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5503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基础巩固组(2017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BC 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

2、总值比重较低,且大都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答案:1.C2.B(2017昆明质检)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34题。3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 D原料充足4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A城市化水平提高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环境人口容量增

3、大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第4题,由图可知,2000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上海附近地区,就业人口密度更大,说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减少,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环境人口容量是否增大与

4、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答案:3.A4.A5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

5、形成的主要原因。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

6、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

7、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任答两点即可)(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能力提升组(2017唐山一模)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意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2题。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

8、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6个5个4个8个2个5个7个1.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A高端装备制造B旅游产业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2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 BC D解析:第1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第2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

9、展,正确。答案:1.B2.B(2017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A BC D4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日本5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解析:第3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

10、排除B、C项;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反映了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第4题,根据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第5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答案:3.D4.B5.C(2017东北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67题。6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C营

11、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7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解析:第6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加工生产环节的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A项不合理;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

12、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合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不合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故选D项。第7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6.D7.B8(2017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下图为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1)指出与石家庄相比,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地理位置优势。(2)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

13、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优势。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就业、区际联系)方面分析。第(3)题,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将河北省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

14、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等措施。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3)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