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55501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设计(晒课)【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2、欣赏诗歌中优美的景色,学习诗歌景、情、理交融的写法。3、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出的乐观旷达的情怀。【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修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有的学生还习惯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想像、探究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分享。【重点难点】1、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法。2、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

2、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后来在这里,他还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前赤壁赋。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以下字词。举酒属(zh)客歌窈窕(yotio)之章少(sho)焉斗(du)牛冯(png)虚御风扣舷(xin)而歌桂棹(zho)兮兰桨袅袅(nionio)幽壑(h)嫠(l)妇苏子愀(qio)然舳舻(zhl)千里酾(sh)洒

3、临江江渚(zh)一叶之扁(pin)舟举匏(po)樽而相属(zh)寄蜉蝣(fyu)于天地造物者之无尽藏(zng)相与(y)枕藉(ji)(2)翻译下列句子。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E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三、介绍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

4、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

5、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四、初读课文,把握情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明确: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板书:乐悲乐五、深入鉴赏,研习旨趣(一)鉴赏第一段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景色描绘出来。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板书: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2、此时诗人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3、教师小结:一轮皓月,万顷江波。清风吹拂,白露茫茫,水天一色。景物明净而澄澈,优雅而祥和,苍茫

6、而朦胧。这是如诗如画,如梦似幻在此美景中,苏子心旷神怡,怡然自得。此一乐也山水之乐;美景触动了诗情,于是一边畅饮美酒,一边吟咏诗文,诗酒助兴。此二乐也诗酒之乐;兴之所至,任凭那一叶小舟随心所欲,从流飘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真是自由极了,快意极了。此三乐也畅游之乐。板书:乐山水之乐 诗酒之乐 畅游之乐4、齐读第一段,体会乐情。(二)鉴赏第二段1、个别朗读,学生思考:苏子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明确:苏子愀然。歌中的美人这一意象,在屈原的离骚中学过,它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的理想。结合背景资料可知,此时诗人因乌台诗案贬到黄州,本来想像在杭州密州一样为百姓干一番大事,可是因为小人

7、的陷害,47岁的他却成了一个闲置的官员。内心能不感伤吗?真是因为心中有悲情,才能感受到箫声的悲音,这种悲音进而又引发了他遭贬受挫后的苦闷。于是触景伤情,悲从中来。2、学生范读,感受情绪的变化。(三)赏析第三段1、学生自由诵读,勾画重点语句,小组讨论:此段中苏子因何而悲?作者是怎样将景与情联系在一起的?讨论明确:一悲英雄永逝,人生如梦。“而今安在哉?”由眼前的明月想到曹操的明月之诗,由眼前的赤壁之山水想到曹操被围困的赤壁之战,进而想到曹操一生的伟业。你看,一代枭雄的幽燕老将曹操,想当年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横驰骋施展其雄才大略。何其英雄!可是现在,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化成了一粒尘埃。人生如梦啊!曾

8、经的英雄豪杰就如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二悲自身渺小,功业未成。“渺沧海之一粟。”英雄虽逝,但他所成就的丰功伟业却彪炳史册。而我们呢?命运不济,仕途坎坷,只能以鱼虾麋鹿为伴,砍砍柴、泛泛舟、喝喝酒而已。凡夫俗子一个,何谈理想与功业呢?在历史上又能留下什么呢?与曹公相比,吾辈何其渺小!三悲人生短暂,光阴虚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长江无穷尽,人生悲苦短。正如曹操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如李白所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要像神仙一样遨游于无穷,如明月一样永生不灭却不能。弹指一挥间,几十个春秋转瞬即逝,时不我待。却无所

9、作为。抚今追昔,何其悲!2、男生用浑厚的悲伤之音朗读。板书 : 一悲英雄永逝,人生如梦;二悲自身渺小,功业未成;三悲人生短暂,光阴虚掷。(四)赏析第四段1、指名诵读,学生思考:针对客之悲,苏子是怎样劝慰的?他讲了怎样的道理?明确:讲了便与不变的道理。天地万物,从便的角度看,都是转瞬即逝,即万物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俗话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又是永恒的。月亮是圆是缺,还是那轮月亮;长江再怎么奔流,还是那条江水。人类也一样,个体生老病死,人类代代相承。正如愚公所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所以不必感叹生命短暂,应该珍惜现有生命,知足常乐,享受生

10、命。还讲了取与不取的道理。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属于自己的,就不必强求。应该顺应自然。那么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此时此刻,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这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就是属于我们的。那么,就让我们沐浴清风,欣赏明月,尽情享受自然的馈赠吧!2、你怎么看客与苏子的问答?3、全文景、情、理是如何融为一体的?展示出了苏子怎样的情怀?明确:由景触动情,由情入理,写景、议论、抒情相融一体。体现了苏子乐观旷达的超然情怀。4、集体诵读全文,感受苏子的旷达。板书:变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我皆无尽知足常乐 享受自然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诗歌,进一步体会苏轼的乐观旷达。定风波【序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七、作业: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