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520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学设计中心完小:金秀英教学目标: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2、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三、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交流 ,汇报

3、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2.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 四、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1. 请大家朗读第三段2. 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

4、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生: 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写话练习) 不但. 而且.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课件展示) 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

5、栩如生,活灵活现)。生:. 练习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4.引导赏析课文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 .小组合作交流: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3.指导朗读 六、完成课后习题介绍一下赵州桥。七、总结全文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