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55085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政策取向 贡森字体: 【大 中 小】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因此,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主要讨论务农农民的现金型社会保障待遇,不包括医疗保险等实物型待遇。 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 国外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这里以资料较为全面的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成员国为例,其中土耳其、韩国和希腊等收入相对较低的成员国的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社会保障是工业化国家改善

2、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家庭收入状况,包括提高收入水平、降低农民家庭低收入发生率、消除农民收入波动等一系列目标。围绕这些目标,社会保障政策要与农业补贴和税收等政策工具统筹考虑。 1 农民家庭收入占全部居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大 近年来,经合组织的有关研究说明,至少在过去20年期间,大多数成员国的农民家庭收入一直是接近或者高于全体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即使在西班牙、意大利等收入相对较低的国家,10多年前农民家庭收入占全国家庭平均收入的比例也在90%以上。另外,在土耳其、韩国和希腊等收入最低的成员国中,其农民家庭收入也要占到全部家庭收入的75%左右。 2 农业

3、补贴对农民收入改善的效果不理想 据经合组织的一项比拟研究,20232023年经合组织国家农业补贴占到农民家庭农业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20年前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8%。但是,各种农业补贴转化为农民家庭纯收入的比例都不高,转化率平均不到40%。其余60%的补贴都被生产资料涨价和租金增加抵消了。而且,在绝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农民家庭的低收入发生率都高于其他类型家庭。越是农业收入所占比重高的家庭,低收入的广度和深度也越大。可见,农业补贴政策在帮助农民增收和减贫方面的成效是有限的。 3 社会保障对于农民收入改善的作用较为明显 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农民家庭收入中,都有很大一局部来自非农收入,很多国家

4、的非农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在非农收入中,社会保障待遇一般是仅次于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收入来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收入一般占到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比重最高的国家到达25%,最低也在5%以上。 二 社会保障是促进农村和农业开展的重要工具 国际经验说明,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不仅仅是出于伦理和社会公平的考虑,也是出于经济的原因。养老金是促进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个工具。通过将养老金与农业管理的变化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农民数量。只要农民放弃种地,他们就能获得养老金。通过强制性退休,养老金也是减少劳动力供应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具。 三 社会保障的“福利

5、病是可防可控的 社会保障的不当开展可能产生两个后遗症:一是费用增长过快,经济难以承受;二是窒息保障对象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努力。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际社会总结出了一些防控经验。 1 控制社会保障待遇的目标水平,强调人人享有根底待遇,而不是充分保障,以改善其可承受性 鉴于兴旺国家高福利的教训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最近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提出了适度的普惠主义的社会保障开展新思路。传统的社会保障开展是分人群保障,公共部门和大企业的正规从业人员可以得到较高水平的福利待遇,随着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逐步扩展到非正规部门。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已经不再是一种过渡性的就业形式,并且在

6、就业构成中所占份额还不低。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提出了面向全人群的根底待遇加上分人群的附加待遇的新思路。 2 严格规定和审核社会保障待遇的资格,特别是在政府补贴的项目上附加行为控制条件,以促进个人和家庭负责任的行为 在养老保险等缴费性项目上,几乎所有的兴旺国家都提高了正常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另外,为解决提前退休的普遍性问题,很多国家将待遇标准与开始领取年龄更紧密地挂起钩来,比方瑞典的名义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 在社会救助等财政出资或补贴的项目上,除了严格审核收入水平等常规条件以外,很多兴旺国家要求保障对象按照社会期望改变其个人行为。比方,英国的失业救济制度规定长期领取待遇者必须接受

7、培训、接受指定的工作或者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再比方,美国贫困家庭救助制度规定这类家庭的育龄妇女必须采取方案生育措施。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我国对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以及家庭保障为辅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以保持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城乡有别不仅表现在制度组合上,而且表现在单项制度的类型及其保障标准方面。 1 对于务农农民,国家承诺基于家庭和土地保障的生存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对虚拟的传统保障能力

8、缺失的补充 在原有制度安排中,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是农村居民生存的根底。国家和社会对于“五保户和没有土地的家庭,会分别提供“五保户供养和被征地农民保障等替代性的保障方式;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只有当青壮劳动力或土地的保障能力被严重削弱时,国家和社会才提供一些补充性保障。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整体设计 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出台的救助制度包括民政部门负责的灾民补助、五保供养和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扶贫部门负责的西部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在社会保险方面,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采取的是自我储蓄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这种制度设计存在着没有国家和集体补贴、个人缴费意愿和能力缺乏以及积累

9、基金的保值增值任务重和风险大等缺陷。正是由于个人积累账户养老金的波动性较大,很少国家将其用于生存保障。 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务工期的社会保险、军烈属优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等其他老年保障的关系也不明确。 3 在农村和城市皆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上,现行制度安排偏向城镇居民 在各类社会保障项目中,只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的设计和管理根本相同。但在浙江和福建的考察发现,城乡低保标准的差距在加大。 另外,社会养老保险是城乡皆有所开展的一个保险项目,但是,城市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由国家兜底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农村养老保险实行的是自求平衡的个人账户

10、模式。 二 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 虚拟的传统保障不可靠 从保障人群来看,根据2023年中国老龄委抽样调查的结果,近40%的农村老年人生活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有45.3%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另据有关专家2023年在黑龙江、甘肃、四川、湖北四省进行的抽样调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2023,农村老年人贫困比例高达50.8%。 可见,在原有保障体系中,我国农村老年人因老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是由于农村老年保障意愿在弱化所造成的。一是市场经济的开展动摇了家庭保障的思想和道德根底;二是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家庭的凝聚力,削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功能和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

11、监督和约束功能;三是老人一般不愿与子女对簿公堂。2 农村社会保障的应保未保问题较为严重 一是五保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3年在农村地区供养五保人口350万人,低保享受对象有775万人不包括50万五保户。但是,据民政部门估算,还有220万左右的五保对象应保未保。40%左右的五保对象未得到保障有投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保障起始年龄偏低,不符合农村普通老人的一般生活方式。 二是计生家庭奖励扶助。2023年初,我国政府开始决定对农村局部方案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据中国人口与开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统计,在2023年底国家试点地区政策覆盖人群有31万,其他自行试

12、点地区政策覆盖人群有近50万。但是,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和估算,2023年我国农村约有独生子女户3000多万,双女户1000多万,今后每年还将新增独生子女户约350万、双女户约100万。 三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进行试点。但是,自1998年实行标准整顿以来,这项工作根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据劳动保障部统计,在2023年底,参保的农民只有5442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人口总数的11.2%,而且主要集中在兴旺地区。 四是务工农民社会保障。最新的调研报告刘燕生等,2023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不到20%。据分析,农民工参保低的主要原因是城镇社会

13、保险缴费比例过高和待遇资格条件跨地区、跨城乡转移较难。事实上,城市社会保险高门槛、城乡分化和农民工参保低互为因果。 三 农村社会保障可能取代土地和家庭保障,并可能产生福利依赖 即使不包括试点中的社会养老保险,如果将其他各项保障制度试点扩展到全国广阔农村地区,那么军烈属优抚、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等奖励性保障制度将分别覆盖1%、20%和28%的农村家庭或人口,五保供养、灾民补助和特困户生活救助将分别覆盖1%、2%和8%的农村家庭或人口。减去各类保障人口的重复交叉局部,依赖国家获得生存保障的人口也将占到农村人口总数的50%以上。这样一来,为家庭和土地保障补缺的社会保障将取代传统保

14、障,成为独立的根底保障。 并且,至少一半的务农农民所获得的社会保障是奖励性和救助性的,这两种保障方式都不需要个人缴费,因此,对于农村保险型制度的建立,将起到阻碍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农民的个人缴费意识。 三、 加快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及政策措施 基于上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 坚决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城乡统筹开展和加大财政投入的既定方针政策 202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开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对这一重大政策安排必须贯彻落实。 1 城乡统筹开展的

15、原那么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及城市社保系统走出困境 区别于过去“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原那么,2023年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开展的指导思想。对于城乡有别加剧城乡分化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下面着重说明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加剧了城市系统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现阶段城市社会保险系统难以扩面,覆盖人口日益老化,负担日益沉重。如果能够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纳入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系统,有助于降低目前城市过高的保险费率。同时,目前城市保险系统依靠财政补贴维持基金平衡,加剧了财政资金使用的不公平性。单从养老保险来看,2023年中央财政对城镇项目的补贴到达500多亿元,而对农村的补贴根本上为零。如果将现有政府补贴用于补助务农农民参保和城乡基金统筹使用,那么城市养老保险费率就可以降低四个百分点左右,进而鼓励更多的非正规就业者参加城镇项目和进一步降低费率。这种良性循环既可以解决务农农民和城镇非正规就业的参保问题,也可以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的不公平问题。 2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原那么有助于保证城乡统筹开展,有利于农民减贫和增收 为了保证城乡统筹开展,中央文件规定公共财政必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单纯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