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549899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古诗,体会木兰代父

2、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妙处。【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2、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3、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调查访问、集体

3、探究等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豫剧花木兰选段、 木兰诗朗诵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师: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戏中唱的女英雄是谁啊?生: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师: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花木兰。,谁知道她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生:花木兰代父从军,是位女英雄师:展示幻灯片4花木兰其人花木兰是北朝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却辞官还乡。她孝顺父母、热爱国家,深明大义且不慕名利。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c),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功绩等情况。二、作品及背景介绍。教师展示幻灯片

4、6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教师展示幻灯片7简介:乐府诗和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它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编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称为“乐府诗”。三、听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教师利用一体机播

5、放花木兰朗诵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2、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幻灯片25: 3、自由读:看谁读的快 4、小组读:看谁读的齐 (每组一段) 5、师生赛读:看谁有感情 (每队一段) 四、疏通字词,指导译文。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2、把全班分为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唧唧复唧唧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愿为市鞍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寒光照铁衣 旦辞爷娘去 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3、指导译文。小组竞赛完毕,教师

6、酌情点拨。关于翻译应注意以下两点:“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关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义(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译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五、复述故事,强化背诵1、教师提示: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选四位同学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木兰

7、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段写木兰十来年的沙场征战;第段写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封;第段写木兰辞官还家。2、整个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充满传奇色彩,文中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展示幻灯片32: 3、教师设计相关练习,指导背诵。多媒体显示:唧唧复唧唧,_。不闻机杼声,_。问女何所思,_。_,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_, _,_。阿爷无大儿,_,_,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_,_,_。旦辞爷娘去,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_。朔气_,_。_,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

8、子,_。_,_。可汗问所欲,_;愿弛千里足,_。爷娘闻女来,_;_,_;_,_。开我东阁门,_,_,_,当窗理云鬓,_。_,_;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 4、 学生边忆边思,尝试整体背诵。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课后收集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并整理成文,讲给同学们听。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感悟民歌语言的魅力。2、说说你心中的木兰形象,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二、研讨赏析1、本文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得益于本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下面小组合作,请说说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

9、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学生自由发言:使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 教师总结:它们不仅是使用了对偶、排比这些熟知的修辞手法,以上这些语句都使用了同一种新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就是“ 互文”。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怎么理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用: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来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绝妙的比喻中尽显木兰富有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情态度。 3、这些句子呢?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生:

10、复沓句 师: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生: 顶真句 师: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排比、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三、合作探究我们现在已经感悟到民歌语言的魅力,现在说说你心中的木兰是什么形象,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找到一个最能代表形象的语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解决。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语句有:1、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生:大、十二渲染了军情

11、紧急,事关重大。一个愿字则体现了木兰的忠孝两全。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生:使用了排比,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忙碌、有条不紊。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生:环境描写写出了北方的苦寒,极言生活的艰辛。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生:运用夸张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从侧面展现了木兰战斗之英勇,战功之卓著。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生:表现了木兰眷念家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生:用同伴的“惊忙、不知”侧面展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华。教师:一千多年来

12、,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知道原因是什么了吗? 总结: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她勤劳善良、勇敢坚毅、忠孝两全、淳朴机智、不慕名利、热爱和平。在她身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四、拓展延伸师:寻找当代的花木兰生: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生:赵一曼抗日英雄 永垂不朽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北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生动的语言美、强烈的爱国情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片绿,哪怕是一点红。六、布置

13、作业1、复述故事情节,并背诵全诗。2、自主、合作解答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是我一直在琢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1,教学文言文,往往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圈点批注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及美感。本课设计的主旨就是还文言文的“文”的本来面目,通过通读体味这篇木兰诗的语言美,人物美。2、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一问一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