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5496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品位改善指导意见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蓬勃发展和广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正在由重面积向重品质转变。以人为本,注重人对生活空间环境的需求,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住宅建筑占我市xx县区建筑总量的60%左右,居住作为城市最根本的功能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居住区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江北魅力名城为目标,做靓城市形象,坚持以人为本,为全体市民创造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的

2、居住生活环境。 二、高标准进行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的高度、体量、外形、色彩等城市空间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城市特色和自然风貌,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精心设计,使居住区的整体色调、空间轮廓、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建设环境协调、风景优美的高品质社区,形成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景观。 1、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和规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居住区的大环境出发,在居住区的整体范围内通过对地块所处的区位、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居民活动特征等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创造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宜人空间。应防止空间组织单一、缺少层次变化的行列式布

3、局。新规划居住区规模原那么上不少于800户。 2、居住区的交通组织和出入口设置。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应以人为本,提倡人车分流。道路系统的线性设计要求通而不畅,防止居住区之外的城市交通随意进入居住区内部,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活动。应通过减缓车辆的通行速度,增加步行道、林荫道、步行环廊,为采用步行和自行车方式的行人创造良好的通行环境。鼓励采用地下和立体停车方式,解决社区内的人车矛盾,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20。停车点与居住点之间的空间应联系便捷,不影响住区景观环境。居住区原那么上不得面向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设置车行出入口。 居住区的绿地和景观设计。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不能小于35%。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

4、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m2的要求,公共绿地总面积不低于规划总用地面积的10%。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应从地块实际情况出发,顺应自然,创造独具特色的环境空间。合理搭配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综合调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强化水平和垂直绿化,使景观绿化空间成为丰富视觉景观的重要元素。精心设计小品设施,在整体的设计指导下创造尺度宜人、富有现代感的住区环境。 居住区围墙、屏障等室外景观的设计应考虑使用要求和景观要求,设置位置不得侵占道路红线。道路红线外有城市绿化带的,须在绿线之外设置,不得侵占城市绿化带空间。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中应明确标注围墙的具体设置位置。 4、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的配套。在分

5、析周围环境公共效劳设施建设条件的根底上,合理完善设置居住区的公共效劳配套设施,控制效劳半径,兼顾可达性和均好性,方便居住区居民的使用。居住区内应设置社区中心以满足居民日常集中活动、游憩交往的需要,以促进居民的自由交流,满足社区居民人际交往的需要。 5、建筑形态的规划设计。住宅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重视立面造型,克服呆板、单调和千篇一律的状况,在结合户型空间和外观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有特色的建筑形态。居住区界面的设计要兼顾整体性和识别性。应统一考虑太阳能与空调室外机的设置,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有序安置,新建小区及沿街建筑应统一预置空调室外机包装体。城市干道两侧建设住宅楼时,沿

6、街立面须按公建标准进行设计和装饰,同时要考虑设计安装夜景亮化设施。住宅建筑山墙须设窗,卧室尽量设置凸窗。在建筑单元数设置上,高层住宅不能超过两个单元,多层住宅不得超过三个单元。 6、住宅产业化要求。居住区建筑要认真贯彻“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方针,民用建筑必须到达国家、省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居住建筑要依据?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成套技术量化评价指标?,选择适应本项目的住宅建筑与结构技术,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住宅厨卫成套技术、住宅管线成套技术、住宅智能化技术、居住区环境及其保障技术、住宅建造成套技术等,并参照国家、省编制的住宅部品与产品选用指南,选定资源节约型的优质材料和部品

7、。 三、量化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为鼓励开发企业提升居住区品位,市政府从该小区上缴的城市根底设施配套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开发企业进行奖励。 1、地下停车场奖励方法。居住区的地下停车比率到达80%的技术要求后,每增加一平方米的地下停车面积,按400元/平方米给予奖励;地下停车比率不足60%的不予组织规划验收,每少一平方米地下停车面积,按500元/平方米进行处分。 2、绿化景观奖惩方法。居住区在小区绿地率到达35%的技术要求后,每增加一平方米绿地面积,按150元/平方米给予奖励。低于35%的,将不予组织规划验收,每减少一平方米,按150元/平方米进行处分。 3、公共效劳设施配套不足的处分方法。居住区

8、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和市政府批复的规划配建公共效劳设施的,每少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罚款1000元。 4、组织优秀居住区评选活动。每年对全市居住区进行评选,从是否符合国家与我市的相关规定、居住区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公共效劳设施配套、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评出年度最正确小区,树立学习的典范,促进居住区品位的整体提升,从而改善我市的人居环境。 以上奖励和处分事项,由规划、建设、园林、国土、房管、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共同参与认定,认定结果报市政府批复后,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从该小区上缴的城市根底设施配套费中拨付,罚金由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财政部门缴纳。 四、部门协作,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居住区品

9、位 1、做好土地储藏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国土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土地储藏,防止因土地权属的影响将土地分割成零星小块进行出让,不利于形成规模合理、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2、做好居住区规划设计条件和建设条件意见书的出具工作。在土地“招拍挂之前,规划部门对拟出让地块的性质、规模、出入口设置、绿地率、停车要求、社区公共效劳设施设置标准等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建设部门出具建设条件意见书,作为国土部门土地出让和设计单位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依据。 3、做好居住区规划与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与地块周围的道路交通、城市绿化、市政管线、路口节点等做好衔接。 4、做好规划方案的比选工作。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当,每个居住区项目必须提供不同设计单位设计的两个以上规划设计方案,且其中一家设计院必须是以外的甲级资质设计院,以便于进行比选,优中选优。 5、做好批后规划管理工作。规划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加大督察、查处和验收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城乡建设的引导调控作用,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