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54668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编制人:初审人:审核人:年月日、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一、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范围和施工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由土建、安装、拆除三大专业组成。二、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 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三、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勘察现场,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

2、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第二章、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唐村项目。该建筑区域内以关中民居土坯房2. 该建筑区域檐口高度层高平均为 5.000m,屋面最高点结构标高为 6.000m。楼屋面均为为木瓦结构。3、建筑有些年久失修,部分坍塌。4、本次改造内容为工坊区5、7、8、11 为加固修缮, 6 号楼整体拆除新建, 9、10、12 为新建项目;文创区 13-1 、13-2 、16、17 为新建, 14-1 、14-2 、15 为加固修缮。第三章房屋拆除第一节基本要求:1. 作业人员入场前必须经入场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2.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

3、,系好下额带,锁好带口;严禁赤背,穿拖鞋;3. 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吸烟,禁止追逐打闹,禁止私自动用明火;4.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衣着要灵便;5. 禁止私自拆除移动防护设备,电器设备;6. 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第二节入场前准备(1)拆除工程在开工前,拆除队伍要针对该拆除房屋的特点并结合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认真阅读图纸因本项目拆改项目,需拆除部分要小心翼翼,需保留的部分认真保留(2)拆除工程的施工,必须在拆除队伍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进行。拆除队伍负责人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规程向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和组织学习、领会安全操作规程。(3)拆除工程施工前,应仔细

4、检查周围环境,如:外电线路等,必要时进行临时防护。2. 安全措施(1)必须在现场设置专职安全监护人员明确其职责;(2)作业区周边设置安全围挡(安全绳)及警示牌;(3)登高( 2 米以上)作业时必须系合格的安全带,系挂牢固,高挂低用,应穿防滑鞋,应把手头工具放在工具袋内;高处拆除作业应设计搭设专用的脚手架或作业平台。 若作业人员在拟拆除的建筑物结构、部分上操作,必须确定其结构是稳固的;(4)拆除建筑物,应自上而下对称顺序进行,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后再拆除承重的部分。不得同时拆除。当拆除一部分时,另与之相关连的其他部位采取临时加固稳定措施, 防止发生坍塌。 承重结构件要等待它所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除

5、后再进行拆除、 对保留项目进行有效加固;(5)将拆除下的散碎(瓦、檩条)材料应用溜板滑下运到指定区域,严禁向下抛掷;(6)拆除建筑物的瓦和檩条等,应该和整体拆除程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 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横梁, 要等待它所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除后才可以拆除。(7)动用电、气焊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氧气瓶不得立放、 乙炔瓶不得倒放使用并装有防回火装置, 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两瓶安全距离不小于 5 米,距明火点不小于 10 米。(8)拆除建筑物时,楼板上不准有多人聚集和堆放材料,以免楼盖结构超载发生倒塌。(9)遇有六级强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应暂停高处拆除工程作业。(10)采取

6、一切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第四章加固改建工程第一节化学植筋一、钢筋:化学植筋在加固项目上尤为重要, 他直接影响着加固项目的工程质量,所有指标,工艺,材料、实验均要按照图纸要求施工钢筋规格为:拉结筋采用 6.5(三级钢),圈梁、构造柱钢筋的采用按图按图施工, 钢筋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在植筋前要清除表明的铁锈。二 ,施工操作1、弹线定位根据变更设计图纸的钢筋数量及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经我质检部门验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钻孔。2、钻孔用冲击钻钻孔, 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8mm 左右,钢筋直径为三级 8,钻头选用 10 的合金钻头,钻孔深度不小于120mm;1植筋孔定位钻孔3清孔

7、4清孔2探测仪钻孔机钢丝刷气 泵5清孔 6注胶7插筋 8锚固旋转棉丝擦丙酮注胶枪钢 筋溢出植筋胶钢筋直径为 14,钻头选用 18 的合金钻头, 钻孔深度不小于210mm。钻头始终与墙面保持垂直。3、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方法是:用不掉毛的毛刷,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和碎渣带出,再用清孔风机吹洗干净。洗孔完成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4、注胶植筋胶在使用前应先放入水中浸泡至无气泡冒出。将泡好的植筋胶放入待植筋孔内,剂量多少以钢筋植入时唯有溢出为准。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5

8、、植筋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 宜孔深的 1/3 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 , 应扣除钢筋体积 ) ,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 宜 2-3 ) ,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 同时要求钢筋旋转 , 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 , 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6、养护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 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 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7、检测试验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方法是: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结构相同强调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 3 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

9、拔试验。试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级钢筋屈服强度时,钢筋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 10。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公式为:2FMFCFYK(FC:测力计施加的力,N/mm;FYK:钢筋的屈服强度,22N/mm;FM:植筋设计锚固力, N/mm)。8、绑钢筋浇筑混凝土检测试验合格后就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三,内植筋注意事项1、植筋后,一般不允许在所植钢筋上焊接,如确实需要焊接时,焊点距离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

10、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2、墙柱表面必须干燥, 确保在植筋期间不能有水流入墙柱范围,墙柱要保持干燥。如果不能保障墙柱干燥,那此方案不可行。3、注意天气变化,植筋施工开始前要查看天气预报,要确保在植筋施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不要在阴雨天气施工。 针对本工程在楼房内部施工部分,故无需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4、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明不能有油渍等杂物。5、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6、为了保证植筋质量,必须避免第四条中提到的影响植筋质量缺陷的各个因素发生,我们要从工、料、机、工艺、环境以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要做到万无一失。7、植筋施工用电要按照项目的用电

11、规程操作,避免违章。8、植筋所用的设备及机具必须按照该设备或机具的操作规程操作,不允许违章操作。9、植筋所用的材料不能到处乱扔污染环境。第二节钢筋工程一、搬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时要注意前后左右是否有人,防止触伤人。搬运带有弯钩的钢筋半成品时,要注意转弯,防止弯钩钩住电线、其它物品及人。2、钢筋、钢材、半成品等按规格品种分类堆放整齐,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应加网罩。3、各种钢筋机械应由熟悉机械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的人员按规程操作。操作前应检查机械有无异常现象,并必须先运转正常后再开始工作。操作过程中机械如需注油或检修,应停机并切断电源后进行。4、用点焊机、对焊机焊接时,要注意防火。二、预制与绑

12、扎1、用机械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 2 米区域内禁止行人。2、展开盘圆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3、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两人要站成斜角,打锤应注意区域内的人、物。切断小于300 毫米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应在外侧设防护笼罩。4、手工弯曲钢筋时,扳子应夹牢,拖平和握紧。脚要站稳,用力不应过猛。弯曲钢筋时,禁止非操作人员站在附近。尽量不在高空和脚手架上弯料作业,若确实需要,应加设安全设施。5、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稳、分散,防止倾倒或塌落。6、绑扎立柱、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绑扎预应力纲筋时严禁用锤击或脚踩预应力钢筋。7、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安装悬空结构的钢筋时,要站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8、绑扎高层建筑的圈梁、挑檐、外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