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54350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第一节第一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课件下载)北京市二十五中学魏威100007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方面:通过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3.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问题,

2、也是正确理解第六、七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社会存在与物质、社会意识与意识这两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做好比较。导入新课:第六课是第五课内容的引申。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们应重视自身的这个特点,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在各种主观因素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价值观因素是首要因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认识什么和改造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认识这个而不去认识那个,为什么要去改造这个而不去改造

3、那个。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换句话说,人们在自己的行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可见,第六课论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对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观点的深化。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下面,我们就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价值观的问题。讲授新课: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板书)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板书)请阅读40页,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此处如有反映张家港风貌的图片或录像可在课堂上展示或播放) 张家港的成就、经验、精神、发展

4、速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回答)这是因为,张家港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张家港市文明进步的实践生动表明: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而且需要精神生活,这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又有精神方面的内容,这里包含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现象丰富多彩,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板书)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5、面(板书)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板书)物质和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两个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那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板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6、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简称为“性质”决定“性质”;二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简称为“变化”决定“变化”。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板书)首先,从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投影:我国法律和俄罗斯法律对比:我国的法定婚龄是男22岁,女20岁;俄罗斯则是18岁,特殊情况可允许16岁结婚。2002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一部关于婚姻法的修正案,规定俄罗斯人只要年满14岁,并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可以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多、俄罗斯(尤

7、其是西伯利亚)人口少。陶潜的桃花园记描述了一个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没有阶级压迫的和平社会景象,有没有可能是烟囱林立的工厂和拖拉机吼叫于田野的社会景象?西欧是汽车的发源地,但近年来,西欧的公路上每年行驶的汽车超过了一亿九千万部,并以每年三百万辆的速度递增。空气污染和交通阻塞使西欧人望而生畏。由巴黎倡议的“无车日”一出,立即得到了罗马、伦敦等150个城市的积极响应,欧洲委员会也积极支持。可见,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以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为基本源泉。其次,从单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决定的

8、。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也受社会生活的制约的,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如每个人所受家庭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都是个人社会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思想和感情就不同。不同阶级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鲁迅曾说过:“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老爷一样。”这段话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即

9、其社会意识的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总之,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板书)首先,从社会意识总体看,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例如: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只能产生原始的集体的观念。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便产生了私有观念,产生了损人利己、发财致富思想,出现了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这说明私有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必将随私有制的消失而逐渐消

10、失。私有观念的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那种抽象的、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其次,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看,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状况来解释。我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社会历史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例如:在我国,男尊女卑与男女平等观念的更替;古代女子缠足与现代妇女审美观的演变;婚育观念的变化;道德观念的变更;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的形成等。总之,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

11、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反之则是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变化是由少数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神或者“绝对精神”决定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表现都是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其共同点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把精神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完全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就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板书)人区别于物的最大特点是,人具有主观

12、能动性。人们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认识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人们认识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因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板书)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例如: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主张,即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抗日战争,存在不同的言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亡国论”、“速胜论”;爱护环境意识与“吃野味”盛行等都体现了不同性质的社会意

13、识对社会存在所起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原因(板书)科学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在形势好时要能够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在面临困难时,要能够看到成绩,看到光明,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信心百倍地去推动形势或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懂得这一点,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下面我们把这一关系问题小结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