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54195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1讲11949年斯大林说:“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对斯大林言论分析最准确的是(A)A为巩固“经济互助委员会”制造理论根据B有助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自由发展C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危机加深的现实D认识到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解析:斯大林从政治对峙指出经济对立的必然结果,进而指出对方危机的加深,实际上在为己方的合作与发展造势,故A项正确;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大多受到苏联的控制和影响,不是自由发

2、展,故B项错误;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并不是危机加深,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不是述说世界市场的影响力,而是站在两极对峙立场上的利益诉求,故D项错误。2如图是某一时期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该时期是(B)A苏联“二五计划”完成之时B两极格局形成之时C欧美国家进入“滞胀”时期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时解析:苏联二五计划完成是在1937年,西德的出现是在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的产物,故A项错误;欧美国家进入“滞胀”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欧共体、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故C项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出现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此时不存在苏联了,故D

3、项错误;根据分析,故B项正确。3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C)时间新加入国家1952年土耳其、希腊1955年联邦德国1982年西班牙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99年及2004年,有更多的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因此不能反映出西方冷战意识加深,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北约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体现

4、,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4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A)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解析:按照材料中肯尼迪的意思,焦虑和犹疑的根源在于对“第六步不会有人存在”的担心,因为可以预见得到的危险,这场危机必然会形成一个警告标志,警醒着美苏控制各自对抗的领域和力度,故A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中,

5、美国通过高调宣传、示警、施压,最终迫使苏联做出了让步,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以后,双方的军备竞赛逐渐升级,而不是缓和,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侧重表达从中获得的警示,而不是对两极格局的强化,故D项错误。5下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B)A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B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D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解析:材料中“三位

6、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不是苏联,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集团,与“1957年的时政”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三位病人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属于北约集团内部,材料中“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不是治病而可能要命,表明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北大西洋集团”,没有涉及两大阵营,故C项错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故D项错误。6尼克松在就任总统之前指出:“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而自由世界在共产主义面前不容退却。”他上台之后却认为:“动听而又和解的言辞对强硬而又实用主义的苏联领导者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7、,而是谋求在军备控制、贸易、处理危机和科学技术等不同问题领域中达成协议。”这一认识的变化(D)A阻碍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B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C基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功D使冷战局面暂时得到缓和解析: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19691974年),尼克松从不容退却到达成协议谋求美苏关系的缓和,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故A项错误;60年代,由于中苏论战,社会主义阵营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是失败的,故C项错误;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7年至1991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美苏关系的缓和,说明冷战局面的缓和,故D项正确。

8、71964 年6 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B)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可知法国推行独立外交,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法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以此说明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法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一致,并不能由此说明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9、,故D项错误。8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D)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解析:“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不能体现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要求,故A项错误;“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不能代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企图吸纳苏联及东欧各国,故B项错误;“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可知德国是想改善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但并未体现出谋求统一,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7

10、0年代初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因而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故D项正确。9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B)A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B客观地指出了当时的世界局势C世界两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D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解析:材料指出的是其他军事集团,没有表明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的信息,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当时美苏控制下的北约和华约两

11、大政治军事集团日益成为双方冷战的核心,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10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A)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解析:材料现象源于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日本、西欧实力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瓦解,美国企图建立新组织,故

12、C项错误;西欧国家联合开始于50年代,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站台上标明的是1986年美国(鹰)、日本(相扑运动员)和十二国集团各自购买力的数额。该图反映了(D)A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D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解析:图中反映的三个国家或集团的经济购买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日本和十二国集团,体现的是三个国家或集团在冷战结束前夕的经济实力,不能反映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日本的经济购买力不能够得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从十二国集团判断整个欧洲的经济实力的增长情况,也不能判断欧洲与美国政治控制

13、关系的松弛,故C项错误;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购买力与美国相当,十二国集团紧随其后,故体现了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D项正确。 12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欧洲国家通过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美国财政援助,发挥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减弱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此种接受援助的方式有利于(A)A欧洲联合并逐步走向一体化B促使欧洲成为美国经济附庸C推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D确保援助范围扩展至全欧洲解析:根据题目“欧洲国家通过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美国财政援助”,可知有利于欧洲联合并逐步走向一体化,故A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使得欧洲经济不断恢复,在70年

14、代出现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美国、欧共体三足鼎立的局面,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世界性的贸易协定,不单单局限于欧洲,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发挥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减弱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故D项错误。13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材料表明APEC(C)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B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C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D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

15、体化解析:由发达国家主导,与材料中“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不符,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合作难以开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与材料“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现一体化”,故D项错误。14学者文军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说:“社会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个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发展过程。”旨在说明(D)A全球化应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B全球化的重点应是全球性发展C现代化不能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D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全面发展解析:材料讨论的是现代化发展的覆盖范围,不是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侧重的是现代化,不是全球性发展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故C项错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