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54047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为什么要审议和开发教学内容?主讲: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学要求本专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课程内容的载体2.语文教材内容3.语文教学内容4.教材内容审议5.教学内容开发6.文本的教学解读7.名课研习本专题需要掌握的能力点:1.理解课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2.能专业地对待和使用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用书等教辅资料。3.具有教学内容审议和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4.认识通过“名课研习”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点解释课程内容的载体(见笔记本P27)课文教材内容:课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语文教材内容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较为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

2、的课程内容,语文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建议。在阅读教材,语文教材内容主体是“课文”(选文),在活动教材,则呈现为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建议和资源。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1.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2.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教材内容审议:对语文教科所呈现的课程内容,予以学理的审议,并有选择地加以使用。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

3、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教学内容开发:对学习一篇课文、完成一项写作任务、胜任以一种交际情境,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的开发,是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语文课程内容创生。文本的教学解读: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目的的课文(选文)分析。具体分四个步骤:1.能按常态读者的阅读方式理解和感受文本,并反思自己阅读过程及所运用的阅读方法。2.能以研究者姿态分析文本,依循文本的体式特性,抓住文本关键点,并作出符合学理的解释。3.能从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文,判断学生可以自行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可能出现问题和困难的地方。4.能从教学的角度,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功能类型,对课文的教学价值进行定位。名

4、课研习:课文课例研究的一种类型。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研读优秀教师的成果课例,学习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果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发展学科教学知识。能力点解释理解课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课文课程内容是相对于语文课程目标而言的,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素养目标,语文课程研制者建议“一般应该教什么”。语文教材内容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较为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语文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建议。在阅读教材,语文教材内容主体是“课文”(选文),在活动教材,则呈现为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建议和资源。语文

5、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1.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2.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在其他课程,课程内容(由课程标准规定)、教材内容(教科书呈现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选择),关系比较明朗;但在语文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未予明示,语文教科书以选文为主(课程内容隐性存在),语文教学内容往往需要语文教师开发乃至创生。能专业地对待和使用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用书等教辅资料: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1.语文教材内容的审议;2.语

6、文教学内容的开发。具有教学内容审议和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略)认识通过“名课研习”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研读优秀教师的鹅成果课例,学习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微讲座1-1 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作为课程内容“载体”的语文教科书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就是把课程内容呈现出来,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和使用。这句话在其他学科都没有问题,其他学科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课程内容(内容标准)教材内容(教科书呈现)教学内容(教师选择)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教科书的功能是什么?是课程内容的“载体”。但是,语文教科书有其特殊性。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定

7、篇(规定要学的经典名篇)、语文经历、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语文知识)。“语文教材内容”的概念: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材料如何组织。通常的情况是,用这些材料去呈现生动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的内容或者课程的内容。但是语文学科真的比较复杂,做的好一点的大家看两个材料,是日本的。例:教育图书听说教材这是日本教育图书的一个听说部分的一个活动教材,活动教材就是下面设计一些活动,然后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教材开始有四幅画,第一幅是河马从动物园里往外跑,接着两幅是街上一片狼藉,最后一幅是政府官员在紧急商量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设计了第一个活动:请扮作电视台记者,面向

8、摄像机,把街上发生地这件事进行即时报道。但是它对现场报道有个指导,怎么报道呢?注意:河马什么时候、从哪儿来的?(这就是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为什么会跑到街上来?(原因)街上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过程)对这只河马,目前考虑的应对办法?(结果)这些活动组织,就隐含着如何来做一个叙述的报道,把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白原来说清一件事情要这么说。这就是我们讲的和其他学科一样的,日本能做到,我们中国也一样能做到。美国编了一本英语教材走遍美国,花了8年时间,用了2000多人。我们国家编教材投入的人力、经历是不够的。教材都很匆忙,没有好好当一个事业来做。接下来孩子报道,大家都听,不是看

9、我表演,也是学习,听和说是贯通的一个部分,下面又提出:一边听记者的播报,一边把了解的事记下来。同时请加上自己的感想。笔记样式:了解的情况/感想 1.2.3.就是你听的时候有一些对信息的了解以及我们对信息的判断,并笔记下来,把信息和感想区分开来。我们听课笔记也是这样,第一栏现场情况的描述,第二栏你的一些想法、判断,课后讨论就是用这一部分,这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为这些想法转瞬即逝。你看,它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最后把学习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呈现出来让学生去学习。指路道路指示的要点:指示的一方:首先确定好是从哪儿出发,要到哪儿去。步行去的行走顺序要清楚、明晰。注意说出有特征的标志和拐弯时的方向。听者:没懂的

10、地方,遗漏的地方一定要提出疑问进行询问。我们中国现在能做到的主要在:习作等活动教材;语文综合性活动教材。难点在哪里?课程内容开发。因为我们的课程标准是能力标准为主,要达到这个能力学什么?这部分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别的学科都是在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有了的。这是语文学科出现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按道理讲,达到课程目标,要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教科书是把这些课程内容加以呈现,老师是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使用教科书。但是现在这里(中间二者分别与语文教材内容之间又双虚箭头)是不确定的,因为我们的语文是能力目标为主,少量的内容目标,所以课程内容要开发,

11、由谁来开发?教科书编纂者。这里教科书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呈现,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生成、创造、开发。按道理讲,各个教材不同,应该体现在“语文教材内容”,你也学习有效的对话,他也学习有效的对话,但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组织方式会不一样,但我们现在教科书在这里显然没有做到,这是一个复杂性。所以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任务比较重,要做三件事:课程研制责任:1.课程目标内容化2.课程内容教材化3.教材内容教学化1.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目标有哪些课程内容?要自己开发。2.课程内容教材化课程内容如何实行教材化?所谓教材化,就是“用什么材料最合适学习课程内容”,第二件“这些材料怎么来组织学习的活动”。也就是学习活动组织的设

12、计。刚日本那个例子就是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那样的教材老师来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按道理讲,老师的任务是关注学生,老师主要要解决学生和教科书之间碰到的问题,老师是面向学生的,但是我们语文教材导致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的精力是花在对付教科书上了,已经忘记老师是干什么的了。微讲座1-2 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按道理讲,教学是从教材里面去选择内容,是使用教科书所设计的一些活动,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阅读教学,就这两个部分:选文;思考和练习。这两个部分教什么呢?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来开发,我们很多老师的主要精力花

13、在“教学内容开发”上。这是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其他学科今天教中国五大高原,内容就在标准里、教科书里有的,没有老师去研究中国还有没有第六大高原。但是我们语文课常常是这个情况,因为老师不知道有中国五大高原,就自己研究,因为在课程内容这里没有指出,教材里也没有呈现,所以老师只能自己去开发,因为受到视野和自己专业水准的制约,竟然研究出中国有第六大高原,他最感兴趣的是第六大高原,于是这堂课就给学生讲第六大高原。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黄山奇松,五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生字是最核心的部分,老师通常是借助于这个部分来组织教学的,这就是学习活动的指导,即教科书的建议。这个教材要挨批评。课后题:1.朗读课文,背

14、诵课文第2自然段。2.用钢笔描红、临写。(誉 陡 屏 宾 屹 卧 在田字格以红色出现)3.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悬崖 屹立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盆景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4.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我上一节课讲过,教学目标是指向课文理解关键处的内容目标的,除了字词之外,核心的就第4条。老师的教学会受教科书的影响,我和全国两三千老师共同备过这一课,他们有相同点,各地老师备课,不管是名师还是新教师,第一个相同点就是这篇课文内容理解要点是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至于怎么理解,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朗读,有的看图。第二个相同点,老师们总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来

15、发展学生一些语文能力,所以不会朗读完后说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这课书就算完了,还想教一点东西,这点东西,教材里是没有的,教参里有一点,然后老师平常教学习惯或者你的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里要教一点知识,至于教什么知识,有的老师认为全文都是总分总;这就是内容带有一点生成性了,有些老师觉得第二自然段详写,下一段略写,在第二自然段中迎客松详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相对略写;还有些老师认为点和面,黄山松是面,三棵松作为点,点面结合;还有些人认为这里有虚和实的关系,如同什么什么,有一点象征的意味,这里不仅在写松树,还有松树的精神啊;还有的老师认为如何写具体写生动这个值得学习。第三个相同点,老师们都希望这篇课文能够对写作有所帮助,所以会有个仿写,只是仿写的地方不太一样,有人认为仿写总分总的结构,有人认为仿写详略得当,有人认为仿写写具体生动,有人认为应该仿写最后一段的句式。还有相同点,培养学生情感方面,一般老师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