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与道教起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39658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玄武与道教起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玄武与道教起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玄武与道教起源 摘要:玄武是龟蛇崇拜的组合体,龟蛇崇拜分别起源于南方和北方地区,到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下游山东地区开始合流,最后组合成为龟蛇合体的玄武形象。玄武又是水神,道教将玄武作为标志,其主要意图就是借助北方地区对水的崇拜来笼络人心,发展信徒。道教所以最先在北方和黄河下游地区发生发展,与当地原始水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玄武;水崇拜;道教起源 玄武是中国古代“四神”之一,是水崇拜的物化形象,是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道教所以要把玄武作为自己重要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人们对水的崇拜,发展自身宗教。探索一下玄武的产生和在历史上的流行发展变化,可以加深对道教起源的认识和了解。 一、玄

2、武源流 玄武,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其原始形象是星宿。到西汉晚期,则被界定为方位的标志,辟邪的道具,东汉以后,还被人格化、神化,成为道教的护法神像。玄武的文物形象最早出现在商晚期,到西汉时期,则以龟蛇相纠的合体形式广为流传。 (一)文献所见玄武 文献所见玄武有多种身分和职能。 1、星宿。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属。”1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虚、危都是北方星宿的名字。正义:“南斗六星,牵牛六星,并北宫玄武”。2这里所称玄武是北方的星宿,是方位的代表。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编写的书,虽然有后人增补的成分,但将玄武视为星宿,则应与楚辞一样,是延续了战国时期的说法。 2、神兽。淮南子天文训

3、:“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淮南子也是武帝时的作品,反映的同是西汉中期人们对玄武的认识。3与史记不同,玄武由星宿变成了一种动物。 3、龟蛇。后汉书张衡传载思玄赋:“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注曰:“玄武谓龟、蛇也。曲礼曰:前朱爵而后玄武。壳,龟甲也。”这是“龟蛇相纠”的表述。李贤注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4蔡邕月至章句:“北方玄武,介虫之长。”1指的也是龟蛇。段成式酉阳杂俎:“朱道士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而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5 4、神。又有多种称呼: (1)北方神。王逸注楚辞远游:“玄武,北方神名。”“呼太阴神使承卫也。”1汉

4、书杨雄传校猎赋:“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颛顼、玄冥之统”。注:应劭曰:“颛顼、玄冥,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6 (2)黑帝。史记天官书索隐春秋纬文耀钩:“北宫黑帝,其精玄武”。河图五行大义引:“北方黑帝汁光纪,水帝也”。河图帝览嬉:“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2 (3)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玄冥、回禄”。杜预注:“玄冥,水神”。7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4 (4)天将。北宋杨亿谈苑:“与真武、天蓬合列为天之大将。”宋朝会要:“太平兴国六年封圣将军。大中祥符七年诏加圣保德真君。”云麓漫抄:“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1 (5)上

5、帝。续文献统考群祀考云:“元大德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混洞赤文:“玄帝乃元始化身,太极别体”。1文献所云玄武,最早是星宿,西汉中期变成水神,谶纬兴起后成为黑帝、水帝,主杀戮的北方之神。宋以后演绎为天将,道教的护法神、元始天尊等等,其地位越晚越显赫。 (二)文物所见玄武 文物所见玄武形象,绝大部分出自于工艺晶和建筑材料的装饰。 1、工艺装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把骨刻小刀,把手为一龟,龟背蟠曲一条蛇。这是商代晚期(距今3100年)的作品,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龟蛇合体的实物。这很可能就是玄武形象的原形。无独有偶,在江西高安县汉家山元墓出土的一组随葬四神俑中,其玄武的形状也是蛇盘踞在

6、龟的背上。虽然两者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间距,不可比拟,也不会是巧合,但作为一种传统认识,很可能是民间对龟蛇合体的一种传承,一种悠久观念的继续。 2、水器装饰。淮阴高庄战国早期墓出土铜盘内底正中刻一龟,周边绕聚群蛇。因为铜盘是盛水器皿,刻画上水生动物,既可使其用途更加明确,又因为龟蛇的原始宗教因素还可以兼具守护、辟邪的用意。这种以龟为中心,众蛇环绕在周边的形式,也许是后来龟蛇相纠的原始阶段。 3、建筑装饰。一是用作建材料如砖、瓦当图案。如西汉茂陵出土画像砖和汉长安城出土四神瓦当,均为西汉中晚期遗物,其形态呈龟蛇相纠状。二是墓室壁画。如洛阳金谷园新莽时期壁画墓中,玄武图位于墓室后壁,其作用既显示方位

7、,又具辟邪功能。三是画像石刻。因其时代多为东汉时期,玄武的地位较之西汉晚期大大下降,一般不处于主导位置,四是庙宇壁画。多为真武(即玄武)大帝身份标志。其位置处于真武画像脚下供真武出行时踏乘,其职能变成了交通工具。 4、铜镜纹饰。多见于规矩四神镜,形式有龟负天柱、有龟蛇相纠等多种形式。龟蛇和合相处的表现方式,反映了阴阳平衡的思想。时代最早的是王莽始建国年间的。 出土资料中的玄武,是龟和龟蛇。常见形状是蛇缠绕在龟体上,蛇在上,龟在下,其职能多为方位标示和辟邪。最原始的形象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龟和蛇纹饰,春秋晚期开始有了组合的迹象,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龟蛇相纠的形状,西汉晚期最为流行。东汉道教诞生后,玄武

8、依然担当方位和辟邪的职责。唐、五代以后,玄武成了大帝,完全是人的形态,龟蛇则成为一种象征身份的符号和标志,而且,龟蛇合体、龟蛇相纠的形象也被分离开来,成为并驾齐驱的样子。 (三)玄武与阴阳五行 玄武的产生,与战国秦汉时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阴阳学说把世界一分为二,不是阴就是阳。而五行学说则在阴阳的基础上,对世界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万事万物按照五个方位进行分解。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南方是“阳”的方位,北方则是“阴”的方位;南方是光明,北方则是黑暗;南方是火,北方则是“水”;南方的神是火神,北方的神则是“水神”。南方是“朱雀”,北方则是玄武;南方的色彩是红,北方则是黑:南

9、方是“夏”,北方则是“冬”等等,南北对应,一反一正。 玄武居北方,北方是寒冷的地方,因此,北方又被认作是冬天的所在。冬天是万物肃杀、休眠的季节,所以北方又被认为与死亡相关,是主杀的方位,是“阴间”世界。史记天官书正义在解释北方星宿时曰:“虚二星,危三星虚主死丧器泣事,又为邑居庙堂祭祀祷祝之事:危为宗庙祭祀事”、“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丧送危二星,在司禄北,主危亡”。索隐:“虚为哭泣事。姚氏案荆州占以为其宿二星,南星主哭泣。虚中六星,不欲明,明则有大丧”。2星座方位推及人事,玄武所在位置的星宿的职责主要与危亡、丧送、祭祀相关联,而哭泣实际上也是与丧送、与死相关的事。因为与死相关,古代的人们认为,人

10、死为鬼,北方自然又成了鬼魂聚居的地方,所以,北方又被认定为“鬼方”、鬼国。因此,鬼又与玄武拉上了关系:如,玄武的特性是水,鬼们所居之处为“黄泉世界”,是地下深处,也是水充足的地方;鬼怕光明,喜欢幽暗,玄武所居恰恰也是幽暗的地方;鬼的形象是黑的,而玄武也是黑的化身等等,主杀的玄武和死人和鬼,在北方终于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另外,在服饰礼制上,玄武还是头上的“冠”。后汉书舆服志注春秋繁露曰:“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黻之在前,朱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4总之,在阴阳五行思想影响下,什么东西都能与阴阳五行对上号,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阴阳五行的规范下运行。

11、为什么玄武在西汉晚期倍受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与西汉中期以来后宫外戚地位上升特别是王莽篡汉舆论宣传有关。王莽为了使自己的篡汉行为合法化,自造了一部王氏家谱,不但把自己的血统与三皇五帝挂上钩,而且还杜撰了一个故事,声称王氏先祖迁居元城后,“为三老,魏郡人德之。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李奇注曰:“此龟繇文也。阴,元后也。阳,汉也。王氏舜后,土地。汉,火也。故曰土火相乘,阴盛而沙麓崩。”6这里对阴性的宣传,实际上就是为外戚政治的合法性张目。因为,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皇帝是阳,皇后和臣民则都

12、是阴。玄武既然是阴性的代表,也当然是后宫外戚和臣民的化身。所以,抬高玄武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抬高外戚臣民的地位。宣传玄武,也就是宣传臣民执政的合法,为最终让臣民身份的王莽登基找到君权神授的借口和理论依据。这是玄武所以在西汉晚期被特别宣传、倍受殊荣的政治原因。 玄武在西汉晚期被纳入阴阳五行序列,并居于主导的地位,本来是王莽耍的一套政治把戏。但是,玄武在民间,则由于其与水、与辟邪、与死亡世界的关系,深受民间大众的欢迎和爱戴,这是王莽之流始所未料到的事。这也是玄武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生命力最长的原因。 二、龟蛇崇拜的由来 作为水神的象征,先秦时期曾有蛙、鱼、龟、蛇、蟾蜍、玉兔等等,但到了西汉时期,蛙被分配

13、去作了灶神,鱼进了墓葬成为黄泉世界的标志,蟾蜍和玉兔升到了月亮上专门为西王母制作仙药之后,龟蛇则被组合到一起,法定为水神的代表,而且还被赋予阴阳的功能,成为主宰北方、主宰属于“阴性”族类如臣民、妇女等群体的神灵。 (一)龟与灵龟崇拜 玄武所以选择龟作为主体,一是龟为水生动物,二是龟长寿,三是龟有灵性。 考古资料发现,远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和长江下游地区曾经流行过食龟和以龟器随葬的习俗。据高广仁、邵望平二位先生的研究,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较完整的海龟背甲、腹甲和体骨96件。同样的现象在浙江嘉兴马家浜、上海松泽、广富林、马桥,江苏武进圩墩等遗址也有发现。学者们认为,河姆渡

14、文化时期的人们有食海龟的习俗。在北方黄河下游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分布区,不但有大量龟甲出土,而且还出现了以龟甲制作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有的在龟甲上钻有小孔,有的做成囊袋,内装小石子或骨针、骨锥,有的背甲还涂朱。因为大多数都随葬在墓主的腰腹部,故作者认为其用途与原始的医、巫相关。这样就使龟借助于巫术的力量,登上了神圣的祭坛,成为商周时期能够与天地鬼神交流的神秘道具,并由此引发了羽黄河下游地区的龟灵崇拜。 龟为什么会被当成灵物? 第一龟知天地吉凶,有神灵。大戴礼曰:“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说苑曰:“灵龟五色,色似玉。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转运应四时,蛇头龙颈,左精象日,右精象月,知存亡

15、吉凶之变”。纬书据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如洛书曰:“灵龟者,黝文、五色,神灵之精也。能见存亡,明于吉凶”。礼统曰:“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明吉凶,不言而信”。8 第二,龟长寿,阅历深,熟知过去历史。洪范五行说:“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8史记龟策列传司马迁曰:“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褚先生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2淮南子曰:“龟三千岁”。由龟长寿的迷信,人们进而相信食龟也能长寿。如抱扑子曰:“千岁灵龟,五色具焉。以采朱浴之,乃剔取其甲,火炙捣服方寸匕,日三尽。一具寿千岁”。 第三,龟能使人致富。史记龟策列传褚先生曰:“记曰: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龟,蓄置之,家因大富”。龟与财富的联系,来自于历史上曾经用龟甲做过货币。王莽复古,也曾将龟列为“宝货”,和钱币一起流通。 商周时期所以以龟甲作为主要占卜道具,并认定其占卜的效力最神,一个主要原因恐怕与原始巫术有关。大汶口文化发现的龟甲囊,其中放置有骨针、骨锥和石子,这也许就是当时巫师们用于治病驱邪的道具。战国秦汉时认定龟有神灵,除了龟的占卜作用外,又进一步由龟的寿命较长,推及其阅历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