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53912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则教育新编.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应重规那么教育【#亲子教育#导语】一说到规那么,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眼里,规那么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对抗。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那么。对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培养一定的规那么意识。规那么意味着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在孩子的生活中,规那么很大局部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平安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比方,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吃饭都

2、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也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我去制定特别的规那么:“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然而,有一年我们回国,当时大宝4岁,小宝2岁半,孩子们到了新环境,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小宝一开始吃饭坐不住,外公怕他饿着,拿着饭碗追着他喂,于是小宝就养成了在外公家吃饭可以到处走、到处玩的习惯。后来,外婆说这样不行,要纠正,然后跟小宝申明“吃饭时必须坐自己的椅子。那段时间我不在家,等我回家时,家里正在上演“吃饭拉锯战。这件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不给孩子定好规那么,那么以后再定规那么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那么必然就会引起孩子的对抗。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

3、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那么是一种禁止。规那么意味着平安的界限3岁前的规那么应该是以保护孩子自身的平安、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这一点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那么去限制孩子区别开。比方,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平安,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这个不许那个不许。那么什么是平安规那么呢?比方在停车场的规那么。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

4、看到他。那么孩子可以怎么做呢?告诉他“可以抓住大人的手、衣服或者包。再比方在游乐场的规那么。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否那么有可能伤害到他。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那么: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家长不仅仅是解释规那么,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制定规那么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制定必要的规那么,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平安。防止一个误区:规那么的随意性如果规那么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起一出是一出,

5、比方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那么。这样制定的规那么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开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比方,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但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小打小闹可以(大人和孩子疯的时候常常这样),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所以,父母在制定规那么时要注意,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那么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元、20元的,到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标准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不料孩子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下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如果你想撕纸,妈妈给你一些纸撕。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那么的界限。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