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52809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2课题苏州园林课型讲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文章结构。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3学习三种表达方式及三大文体的区别。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整体特点及本文结构、顺序。2学习各种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难点培养初步鉴赏美的能力。教学用具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中“苏”指的就是苏州。而苏州最著名的又要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幽雅、别致,富有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了解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2、课 程 讲 授二、走近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苏州吴人。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现实主义小说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此外,叶圣陶写过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集,他和冰心都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名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后发表在百科知识上。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轩(xun)榭(xi)池沼(zho)丘壑(h) 镂(lu)空嶙(ln)峋(xn) 蔷(qin)薇(wi)重峦(lun) 叠嶂(zhn)斟酌(zhu)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文

3、中是范本、典范的意思。布局:全面安排。层次:景物的先后次序。映衬:映照;衬托。斟酌:仔细考虑。鉴赏: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别具匠心: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与众不同。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四、整体感知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活动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叶圣陶作为苏州本地人,对它十分熟悉。文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请画出这些句子。五、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自由阅读、讨论,简要概括段意。然后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2作者概括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图画”一词在

4、文中出现多次,起到什么作用?3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5文章结构有何特点?前后文有怎样的对应关系?6课文第7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点拨1.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作用。2总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一词,贯穿全篇,从图画始,自图画终,是全文的线索。3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4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从全文看由整体到部分,从各部分看,由主到

5、次,由大到小等。5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课文第36段与第2段中的四个“讲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6课文79段从角落的布置、门和窗及色彩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不是重点,故写得简略。小结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作业布置三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肥乡区常耳寨中学-学年第一学期 八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教师周振山使用教师授课时间年 12 月 12日课时2课题苏州园林课型讲授教学目标1

6、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文章结构。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3学习三种表达方式及三大文体的区别。重点1学习各种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难点培养初步鉴赏美的能力。教学用具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的基本内容,今天继续研读细节。课 程 讲 授第二课时一、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1学生活动出示一些对称建筑的图片,边自读第3段,边比较。点拨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是美术画。2学生活动展示假山和池沼的图片,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归纳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点拨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浑然天成,让人只觉身在山间。池沼的共同点:引用活水;石岸任其自然;点缀石头、花草。不同安排:池沼宽畅,作为

7、中心;河道模样,安排桥梁。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3请一位同学朗读第5段,了解园中花草树木的安排。出示“宝塔松”“道旁树”的图片,与苏州园林比较。点拨高低相间,花时交错,任其自然,着眼画意。4细品第6段,体会苏州园林的层次美。点拨“隔而未隔,界而未界”使景致更深。可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层次的效果,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展示园林局部图片,门窗图片和色彩对比图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苏州园林细部的艺术性。5小结:苏州园林是杰出的艺术创造,不仅大处讲究而且细部注意,充分显示了设计者与匠师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二、学习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学生活动先由学生到书中搜寻,比一比

8、,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点拨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等。1作比较。“苏州园林与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2举例子。“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3打比方。“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4摹状貌。“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三、语言的多样性1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点拨文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

9、作出了客观评价。2学生活动课文中有许多“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样的描述性的句子,也有许多高度概括的语句。试找出几例。点拨概括性语句,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全文的中心,给人以总体认识。描述性语句,进行具体描绘,加深理解。3学生活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点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的败笔。(排比)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设问)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比喻)小结综上所述,本文语言既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并不一定是枯燥的,也可以充满情趣。作业布置四板书设计亭台轩榭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苏州园林 具体介绍 远景近景的层次美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物的色彩美总结全文(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后反思这堂课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艺术之美,令人神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有很多种,有自然美,也有艺术美;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有造型美,也有色彩美我们应该好好加以体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