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5262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武屯镇中心小学王 华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教学重点 :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2、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

2、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齐读课题;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指名试读;按节奏齐读。二、解诗题,知诗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三、学字词,明节奏。 、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四、品诗句,赏诗

3、景。 、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赏“西湖之晴”。、赏“西湖之雨”。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

4、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生自由练读 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

5、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 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

6、都很合适。 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

7、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 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5、作业: 、背诵本课古诗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 附板书设计: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西子湖 潋滟 空蒙 总相宜 西 子 淡汝浓沫 放飞想象 多元诵读 个性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武屯镇中心小学王 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教学

8、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等多种已有的经验方法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个人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放飞想象,体会古诗意境美。 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入境是古诗的根本,也是难点。本诗仅28字,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凝炼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呢?唯有充分激发孩子

9、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丰富想象使美景清晰丰盈起来。课堂上我边引导学生读诗句,边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看课件想像说话:“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和“_的细雨洒在西湖上,西湖 _。”学生的丰富想像使西湖美景如在眼前,为下面的美读,为理解贴切的比喻打下了基础。教学中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的样子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时化浓妆的模样,轻而易举理解了“淡妆浓抹”,感受到西施之美,从而感受到西湖之美。 二、多元诵读,品味古诗语言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同样,美诗需美读!诵读是教学的骨肉!在40分的课堂上,琅琅的书声一直贯穿课堂始终。我设计了

10、各种形式读,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地诵读诗句。从初读的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到细读时的品读、理解读、赞叹读到最后熟读成诵,步步深入,层层加深。读的形式有: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教读、师生齐读、配乐齐读、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一直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 三、个性体验,感悟古诗独特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欣赏了“晴、雨”两种天气的西湖美之后,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我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我引导孩子“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你们想怎么美美地读这两句诗呢?我提醒学生注

11、意节奏和重音,尔后让孩子们自由试读。短短的两句诗,孩子们有了三种不同的解读:有的重读“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因为他们觉得这两种景色真美;有的认为因为“晴雨”的两种不同的天气使西湖有不同的美景,重读“晴”和“雨”;还有的则觉得西湖晴天让人感觉很美好,雨天让他觉得很奇妙,这两种感觉都使人心旷神怡,所以重读“方好”和 “亦奇”。孩子们的三种精彩解读让我无比欣喜,这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且不去评他们的解读对与否,只要他们去思考了,这就是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感受体验了。这就是我课堂上想要的了!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全班孩子用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把两句诗美美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受到了古诗独特的美。饮湖上初晴后雨说

12、课稿武屯镇中心小学王 华 一、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该诗是诗人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其在本组课文中的地位,根据学

13、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从而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拓展学习,加强重视积累。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

14、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节课将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朗读感悟法,想像感悟法,穿插自主合作学习法,力求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学习中掌握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版块第一版块:赏美景,解诗题 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利用课件展示西湖风景,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基础。意在拉近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营造阅读期待。 第二版块:学字词,明节奏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品诗句,赏美景。 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课件图片及教师语言渲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