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5259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专题十第三讲创新应用测与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回用TWESffl 巩四關升冈碾之方见彩粗I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 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

2、 穀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 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 之。”屈完及诸侯盟。(二)蹇叔哭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

3、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设题角度I :用“保留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译文:答案: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 (谈判),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侯 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2.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译文: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 棣。设题角度n :用“增删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3 君处北海,寡人处

4、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译文:答案: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 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4.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译文:答案:你必定死(在)这中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5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译文:答案: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设题角度川:用“替换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6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译文:答案:(我)用这些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克不下?7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译文:答案:(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8 穆公访诸蹇叔

5、。译文:答案: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设题角度IV :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9 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译文:你们也同答案:(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答案: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 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1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译文: 答案: 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做城墙,把汉水当做护城河, (您的兵马 )即使众多,也没有用处! 12晋人御师必于崤。译文: 答案:晋人一定会在崤山抵抗你们的军队。设题角度V:关注常见的文言文固

6、定句式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 答案: 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设题角度W :关注词类活用现象14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译文: 答案: 使军队劳累而来袭击远方的国家, (我 )没有听说过啊。15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译文: 答案: 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国都可以得到。参考译文:(一)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 国。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 “ 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相逐也 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

7、,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回答说: “ 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 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 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宫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 边去问一问吧! ”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谈判),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

8、辆战车观看军阵。齐桓公说:“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 样? ”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 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用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 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克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做城墙,把汉水当做护城河,(您的兵马)即使众多,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二)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

9、都城可以得到。”秦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蹇叔说:“使军队劳累而来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啊。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恐 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一定会有违 背军纪不服约束的情绪。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人一定在 殽山抵抗你们的军

10、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 方。(你)必定死在这中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1)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妾:指婢女。(1)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

11、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答案:(1) “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2)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

12、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 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周厉王使芮(ru )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3)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13、。(4)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1) 周厉王使芮(ru )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译文:(2) 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译文:(3)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4)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译文: 答案: (1)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 (叛逆),(他)得到(一匹 )良种马,准备把它献 给厉王。(2)不如把它丢掉。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谣言。(3)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有谗言到国王那儿去说,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这 是(自己)买祸啊。(4)知道厉王贪心要东西还去招惹他, (这是 )芮伯的罪啊。 参考译文:周厉王派

14、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 (叛逆 ),(他)得到 (一匹 )良种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 芮季说: “ 不如把它丢掉。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谣言。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 的人必然认为您收获不会就只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 有谗言到国王那儿去说,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这是(自己 )买祸啊。 ”(芮伯 )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 (没有得到, )就到厉王那进谗言,说: “ 芮伯还有隐 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 )。” 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知道厉王 贪心要东西还去招惹他, (这是 )芮伯的罪过啊。四、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5、。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 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 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 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 成而不处。参考译文: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 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 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 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因此,圣人 有所作为却不会自恃,有功劳却不居功自傲。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