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52219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萧嘉敏【摘 要】现在的家庭很 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加上 幼儿期的孩子,认知水平低,判断辨别能力差,当遇到什么困 难或受到同伴侵犯和发现同伴的违纪行为时,就本能的告诉老 师,他们懵懂的判断需要得到老师的印证。本文分析了幼儿告 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老师如何面对幼儿告状 行为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关键词】 幼儿 告状行 为 教师对策 告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指的是 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而矛盾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 助具有权威的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告状行为 是指幼儿在自己认为

2、收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 幼儿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 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助行为,他的目的是想借助教 师的权威来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如:“老师他打 我”,“老师他在玩水”等。 现在的幼儿特别是小班或中班 的幼儿随着道德观的萌芽,受年龄阶段思维特征的影响, 45 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 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此年龄段的幼儿只知道维 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平时同伴之间 发生的摩擦,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好好协商、 互

3、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 告状来解决问题。告状行为普遍存在,而且经常发生。幼儿的 模仿性很强,当幼儿出现了告状行为时,其他幼儿也会随之发 生,发现一点小事就跟教师告状。大班幼儿随着心理的发展与 成熟,道德观的发展与稳定,幼儿自身的独立,这种告状行为 相对与小中班出现的少一些。 一、 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类 型及存在问题(一)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类型1、陈述性心理告状如在课间期间,老师叫小朋友们排队 上厕所,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就洗手出去, 但小鹏小朋友却在玩水,这时小雨小朋友急忙对老师说:“老 师,小鹏在玩水,弄得地板都湿了。”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小

4、雨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违法了规则或老师所规定的,她们 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给予纠正。随 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观不断发展,他们能用一些道德标准来衡 量同伴的行为。2、试探性心理告状幼儿爱告状受老师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幼儿非常聪明,会用试探心理来了解老师对此事 的看法,然后他们再根据老师的态度来采取行动。如果你对他 的告状是无所谓的,不理睬的,那他就可能放心地大胆地加入 到他们的行列,反之,如果老师阻止那些被告状的幼儿,那么 自己就不去参与,当然自己也就不会受到批评了。3、寻助性心理告状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宝,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准备好了。养成了幼儿依赖 性强、以我

5、为中心、任性、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胆小害羞等 不良行为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集体生活能力, 当遇到什么问题时就想到找老师解决,让老师给自己做主,它 是幼儿保护自我不受侵犯的一种最便捷和有效的手段。4、报复性心理告状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不强,平时往往会因为幼儿之间一点点小事而不喜欢对方,为此,在活 动中就会特别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当看到对方做出违背老师 要求的事时,就会马上向老师告状。但这只是极少数的,这时 家长和老师就要进行严肃批评,让幼儿懂得与人为善,友好相 处,相互宽容的良好品质。5、求赏性心理告状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老师要求小朋 友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玩具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但小灵

6、起身 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跑到其他小朋友座位上去抢其他小朋友的 玩具,小雨看到后立刻对老师说:“小灵离开了自己的座位, 我没有。”这是一种求赏性告状行为,一般出现在处于班级中 游的小朋友,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算太突出,但他们遵守 纪律,很少做“违规”的事,这些小朋友借助告状一方面是为 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优点:我是一个好孩子, 想以此获得老师的重视和赞扬,期待获得老师的肯定。(二)幼儿不当告状行为存在的问题在幼教老师一日工作 中,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这令老师应接不 暇,又忙又累。幼儿告状行为看起来事小,但处理不当,会影 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

7、性格和品质 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 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不管幼儿告状的性质或动机如何, 告状的内容是什么,幼儿经常性告状会影响班级常规工作的开 展,还会导致幼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紧张,也使他们养成了事 事依赖他人,动不动就用告状来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1、不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幼儿语言的交流和同伴间的合 作,是幼儿生存的一种工具。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独自游戏进 行的,他们很少和同伴交流,直到中班就会出现合作的行为。 但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时,被告状的人就会很少跟告状者一起合 作游戏,同时也会出现敌对现象。经常性告状的幼儿,朋友会相对比较少,同伴都不愿意跟他一起合作。2、影响

8、整个班级的和谐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 们往往会因为一件事而争论不休,幼儿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幼 儿经常性告状会导致同伴之间关系的紧张,形成不友好的同伴 关系,从而影响整个班的和谐。幼儿如果不能和谐融洽的相处 在一起,那么这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及班级常规工作的开展 和幼儿良好品德地形成。3、养成幼儿的依赖性依赖性并不是儿童生来就有的,在 语言还未发育完善阶段,幼儿时常都会用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诉 你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但长辈或其他人过分照顾,造成了 幼儿的依赖性。幼儿在遇到争论时,他们会通过向老师告状来 解决问题,什么事情都依赖于老师去解决,使他们从小就失去 了学习协商与合作的机会,缺乏独立的

9、判断能力,养成了幼儿 事事依赖老师,动不动就以告状来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促使 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依赖性强。 二、 教师面对幼 儿告状行为的解决策略在通晓了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告状危害性 之后,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幼儿告状后,教师的反 映是最关键的。如果老师不以为然,敷衍了事,并不认真对待, 或者根本就不理睬幼儿的告状,不进行调解了事。那么在老师 眼里的一件小事,却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有可 能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人生发展。所以,教师面对幼儿告状行 为的解决策略非常重要。(一) 注意观察了解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教师应该 了解情况,认真倾听幼儿申述,掌握情况。避免出现主观意识

10、 的评价。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至高无尚的, 没有化解不了的事,面对孩子的告状,老师更象是一名公正的 法官,因此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调查,搞清告 状的原因,最后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如班上的小炜是一个顽皮捣蛋。有 一天,班上来了一名新生小琦,教师按排他俩坐在一块,并嘱 咐炜炜要好好照顾小琦,炜炜满口答应,还显得特别高兴。中 午吃饭了,炜炜又是帮他端汤,又是帮他拿汤勺,忙得不亦乐 乎正当孩子们安静地吃着自己的那份饭菜时,忽然只听得 “啪”地一声响,琦琦碗中仅剩的那口汤全撒了,“老师,炜 炜欺负新朋友了”,“老师,炜炜把琦琦的汤倒掉

11、了,”耳边 传来了孩子们的告状声,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吃饭,教师又重新 盛了碗汤给他。饭后,炜炜满脸委屈地告诉我说他是为了想给 琦再盛一碗汤而不小心把汤给撒的。向琦琦证实后,教师当着 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炜炜 . 。如果当时老师没有了解情况, 按照以往觉得他是一个捣蛋生,错的永远是他,那么当时炜炜 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而他那颗帮助别人的心可能就无情的 被伤害了。因此做为老师,我们的行动也要像法官那样公正, 深得人心,如此看来教师的耐心倾听,观察了解,对症下药是 多么的重要。(二)及时解决问题幼儿以暂时性记忆为主,而且经常 把事实与想象混淆,如果发生的事情没有及时解决,过后幼儿 容易忘记事情的经过,

12、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据,从而失去教 育意义,甚至造成冤假错案。有时幼儿告状只是来试探教师对 某种事会采取什么态度,在当时教师没有理睬和批评的情况下, 他们就以为老师是同意的,于是也就放心地加到他们的行列中。(三)开设日常常规课程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 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开设常规课程,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 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 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 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 不良行为。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开设有关坚强、勇 敢、宽

13、容等心理品质教育。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 共同协商等。(四)弓I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认知能力,辨别能 力还比较缺欠,往往对发生过的事情无法解决,辨别不出真假。 所以,当幼儿出现告状性行为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去解 决。如幼儿很喜欢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总是兴致勃勃,但有一次在玩滑滑梯时,小华却从下面往上爬,许多幼 儿纷纷过来告状。接着教师问:滑梯应该怎么玩,大家异口同 声地说:要排队,一个接着一个往下滑,不能往上爬。接着我 又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呢?小朋友议论纷纷的发表了自己的意 见:请小华站起来,排队;小华不能从下往上爬,这样很危 险不用老师多说,小华就已经自觉的去排队了。这样做

14、提 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 为。同时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是他 们逐步养成一种初步的道德评价意识。幼儿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事情的真假辨别不出。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处 于他律为主要特征的阶段。通过告状,幼儿一直在考虑他人的 行为是否合理的,自己是否可以这样做。久而久之,幼儿的辨 别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语言身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 使人类得以表达感觉并反省过去,展望未来的一种工具。幼儿 通过告状来诉说,组织语言,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表达,从而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告状是幼儿通过观察了解 到幼儿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或教师的某项要求 不相符合,向老师告状的一种行为。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幼儿 的行为不当。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总之,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告状行为 看来事小,却跟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处理不当,将影 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告状一定要严肃认真 对待,真正走进幼儿的心里,深入了解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 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