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导游词.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52115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山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华山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华山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金华山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金华山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华山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山导游词.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概况及导游词一、金华概况金华历史悠久,早在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地生息繁衍。上古时期划归加州,属扬州管辖,春秋时为越国地界,公元前222年,秦设立郡县制,在此设立了乌伤县,属会稽郡,东汉在此设长山县,开始城市建置。南朝设金华郡,隋朝的时候改为婺州,因地处于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故称金华。隋、唐、宋三代为州治所在,元代为路治所在,明清为府治所在地,民国时为行政督察区,49年解放设金华专区,85年设金华市。新世纪的金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焕发着勃勃生机。形成了小城市、大集群的特点,中心城市地位突显。在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市发展纲要中,明确把金华定位为浙江省继杭州、宁波、温州后的

2、第四大城市浙江中部的中心城市。金华的城市化进程属于集群式,以金华市区为核心,以所辖的四市三县二区为群属,形成集群式的中心城市。在这一城镇体系中,金华市区是浙江中西部重要的交通、通讯、商贸、金融、科教文体卫和旅游中心。其中交通和通讯列全省第二,是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的龙头城市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交汇市区,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金甬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30国道穿城而过;义乌民航机场已开通了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航线。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使市域内联接各县市的高等级公路形成了金华浙中城市群的“一小时经济圈”,金华至出海口宁波、温州、杭州,则形

3、成了“一个半小时协作圈”。兰溪是基础雄厚的浙江工业城市;义乌是商贸繁荣的“小商品城”;东阳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永康是五金制造业发达的“五金之都”,各城市之间功能互补,各具优势,在城市化建设中呈现一派蓬勃生机与活力。“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客居金华时所写的武陵春。其中“双溪”就是东阳江、武义江交汇处。好似一条玉带环城蜿蜓而过,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金华江,也就是婺江。源头来自武义县的乌龙尖,由武义江、东阳江、婺江三江汇合而成。众所周知,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般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婺江却是少见的自东向西流,也就是俗称的倒淌河;婺江经兰溪,流入

4、钱塘江,最终汇入东海。金华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集水区向东、南两向呈扇形展开,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50余千米,干流长194.5千米,流域面积6781.6平方千米。这也是和我们金华的地势有关的,金华位于金衢盆地,以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东邻台州,南连丽水,西接衢州,北与杭州、绍兴接壤,现辖义乌、东阳、永康、兰溪四个县级市和浦江、磐安、武义三个县以及婺城、金东两个区,全市东西长150.3公里,南北宽129公里,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6万(第六次人口普查),居浙江省第三位,少数民族51个,其中市区面积2045平方公里,人口94.4万(第五次普查)。金华是座山城,属亚热带

5、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3。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浙江的“第二粮仓”。金华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的矿产有56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种。矿产以非金属居多,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探明储量及有地质根据计算的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金华生物资源丰富全市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11种。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金华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人说但凡有此水文特征的地方,必是人杰地灵,群英荟萃之地,对照文人辈出的金华历

6、史,似乎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金华历来就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到了宋元时期金华文派和金华学派更是名播四海,而在这块土地上,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可以说金华代有贤人。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7岁能诗的骆宾王;词坛先驱,在唐诗宋词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渔歌体”创作者张志和;诗僧、画家十六罗汉图的创作者贯休;宋代理学宗师吕祖谦、陈亮;抗金名将宗泽;创立滋阴学说的元代名医朱丹溪。号称“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初戏曲理论家“东方莎士比亚”李渔;特别是近代,涌现了著名诗人艾青、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教育家、首译共产党宣言的陈道望;历史

7、学家、文革中的三家村吴晗;科学家严济慈;作曲家施光南;国民党著名将领汤恩伯等。抗倭名将戚继光;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金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的旅游景点:有国家级的金华北山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及黄大仙观为首的双龙风景名胜区和永康方岩及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水石奇观、魅丽山水;能探寻太平天国侍王府、诸葛八卦村、俞源古生态村等古婺文化和历史文脉;能感受城区三江六岸、拥有1700多亩水域面积的湖海塘和16000多亩山林植被的南山自然风光带;能朝觐“江南道观之冠”的黄大仙祖庭金华大佛寺等宗教胜地;有华东地区最好的温泉武义温泉。水温在4244富含偏硅酸、氟、锶、锂等微量

8、元素还有被喻为“东方好莱坞”的东阳横店影视城,各具特点、风格迥异。其中双龙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区,以“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的双龙洞,“一泓寒玉天上来,几度浮花到世间”的冰壶洞和“洞底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金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文化遗迹。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0处,它们是: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铁店窑遗址、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村、延福寺、浦江郑义门、义乌黄山八面厅、古月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36处,市县级重点文保308处。其中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保留艺术品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天国王府太平天国侍王府,保存的壁画、彩画、木雕、石雕,为国

9、内同时期保存下来最多的一处。有“江南第一名楼”之称,建于南朝的八咏楼,有宋朝名刹天宁寺大殿。有始建于梁大同六年(540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国家级文保单位卢宅为我国南方著名的明、清建筑群,规格恢宏,雕饰华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了我国明清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双龙风景区导游词景区概况 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市城北8公里的北山西南山麓,总体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其中双龙洞景区面积16.9平方公里,划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大盘天、尖峰山、赤松山、家园里六大景区。景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8座,主峰大盘天海拔1313米,有“金华第一仙山”的美誉,站在山顶,可俯瞰金华九县市

10、区。唐婺州刺史袁吉写诗赞叹说: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霄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双龙风景区在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美景乐园,同年被国务院正式下文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8年黄大仙传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2010年景区被列为全国低碳国土试验区。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达到90%,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鹿田湖东侧的小山坡以产茶叶著名,历史上,金华山就以盛产明清两代进贡皇宫的举岩茶而闻名。现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

11、名木96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例如树龄1000年左右的樟树有8株,树龄500年左右的银杏、樟树、枫香、黄连木7株,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近百株(96株)。景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约1518。金华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秀丽,其底蕴丰厚的文化也非常值得称赞。金华山儒、释、道三教文化积淀都非常深厚(根据古代文献,远在华夏黄帝时期,金华山就有神仙登升记载说:“当时有一玄女,人首鸟形,授黄帝万战万胜之法,助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江山”)。晋代的赤松宫、南朝梁代的智者寺和讲堂祠,是金华山道释儒文化的代表性圣迹。金华山在历史上曾建有大批佛寺,佛教丛林的香火盛极千年。建于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

12、为梁武帝所敕建,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历史上的智者寺香火极其鼎盛。智者寺位于金华市北郊5公里许,金华山南麓,芙蓉峰(即尖峰山)之西,背靠龙山,东倚虎丘山,西临狮子山,是历史上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儒是金华山的文化与金华“小邹鲁”文化一脉相承现在山上还保留完好的有讲堂洞和鹿田书院,分别是与朱熹齐名的陈亮和刘孝标所讲学的地方,他们是金华学派的鼻祖、浙东学派的先声。这使金华山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金华山古时被称为“江东名山”,很大程度上是与黄初平、黄初起兄弟二人有关。黄初平被尊称为黄大仙,拥有东南亚港澳台

13、及国内广州共600万信徒,是闻名港澳、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的侨仙,有求必应,非常灵验,他是财神、平安神和文曲星的象征,现在还流传有很多关于黄大仙的神奇而动人的传说。现如今 “金华山”品牌呼之欲出,双龙正在争创省级名牌景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与此同时,要打响历史名山“金华山”这个品牌,努力建成金义都市区休闲、旅游、度假的后花园:按照“漫步尖峰山、参禅智者寺、观景双龙洞、祈福黄大仙、避暑浙中凉都”的精品游线,实行金华山旅游整合提升,加大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开发与建设力度。今天大家将要游览的主要景点有双龙胜景、碑廊、双龙电站、叶圣陶碑文、古枫鸣涧、双瑶池、金华观、双龙洞、冰壶洞、桃源洞、双龙古堡、朝真洞

14、、黄大仙祖宫、仙瀑洞。下面由本导带领大家领略一下景区的美丽风光。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景区2005年建成的新票房。站在这个位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龙胜景”四个大字,这是2004年1月25日正月初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双龙后,欣然提笔题下的。再往上走大家可以看到一条碑廊,是金华的两位画家方增先、张咸镇的作品,这里记载的都是曾经到过金华山的名人。双龙风景区开发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自秦代始就有安期生等方士名人在此修炼隐居,来过的名人共计有两百多人,我们列举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二十位。最早一位就是西汉的刘仲卿,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任射声校尉,后遭迫害被

15、贬,隐居金华山一仙洞中。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左元放,著有丹经一书,书中将金华山与世称五岳的华山、泰山、恒山、嵩山等齐名,排列为第七位,称为江东名山。晋代文学家郭璞,南北朝时期梁代著名文学家,声音、律学家沈约,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任东阳郡太守,建造玄畅楼并赋玄畅楼八咏诗,后此楼改名“八咏楼”。南朝梁代文学家、教育家刘孝标,曾在金华山“讲堂洞”讲学。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30年)从临安出发经桐庐、建德到金华,游历金华山后写下寄赤松道士诗。诗仙李白,苏轼,800多年前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享年七十二岁,逝于临安。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

16、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丈夫赵明诚又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爱好文艺,与李清照志同道合。绍兴四年(1134年)秋,李清照到金华第三次避难,曾隐居在金华的八咏楼,并写下了著名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在山河破碎,国运不保的时候,寓居金华的李清照,忧愤交加,在夏日绝句诗中斩钉截铁地喊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真乃顶天立地。宋代叶衡,金华人,曾任右宰相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南宋大诗人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年)游历金华山智者寺后撰写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已被刻成碑,该碑现存在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为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曾多次来金华、东阳、浦江、永康等地书院讲学。吕祖谦,南宋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是金华学派的创始人,晚年主讲金华丽泽书堂,撰游赤松记,这是迄今为止以现的描写金华山的第一篇游记。元末明初著名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