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51967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10篇科学活动教案 篇1教材分析:吹泡泡是幼儿平时十分喜欢的游戏,将“泡泡”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满足了中班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猜想、比较、记录等方式进行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满足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吹泡泡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1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能大胆猜想、实验,会简单记录。2能与同伴相互商讨,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3体验制作泡泡水

2、、玩吹泡泡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不同颜色的瓶子,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2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记录表、各种形状的记录贴,抹布。3“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活动建议:一、出示神秘彩色瓶,引导幼儿猜想。提问: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哪个瓶子里的材料能吹出泡泡?二、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鼓励幼儿试一试、配一配、吹一吹,看哪些材料能配出泡泡水,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请幼儿猜想并尝试记录。提问:这些吹泡泡器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吹泡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四、请幼儿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知道

3、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1.教师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吹泡泡器试一试,看看三角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正方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圆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帮助记录。小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活动延伸:1请幼儿带着自己配制的泡泡水和吹泡泡器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2请家长指导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 28 页,尝试在家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探究将材料混合是否可以制作出泡泡水。科学活动教案 篇2设计意图: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

4、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活动过程: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2

5、、(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活动反思: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

6、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难点: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活动准备: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3、多媒体课件:各种

7、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活动过程:一、了解光的种类: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

8、光。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实验(三)、把硬币和筷

9、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三、讨论光的用途: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

10、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1、探究吸盘钩的力量与所吸附的物体表面光滑度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数据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吸盘钩、沙袋、记录表、笔。环境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11、。操作要求1、观察记录表左侧栏目里所提示的实验对象: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2、将吸盘钩先吸附在瓷砖墙上,并逐一往上加沙袋。每挂上一个沙袋就在记录表中间一栏画个沙袋,直至吸盘钩因超过承受极限而掉落。3、统计吸盘钩沙袋的数量,并在记录表右侧栏目中记录相应的数字。4、按同一方法,继续将吸盘钩分别吸附在玻璃窗、木制门上,并进行统计。5、比较吸盘钩吸附在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上所承受的沙袋数量,发现结果:吸盘钩吸附在光滑物体上承受力最强。指导建议1、引导幼儿选择其他的实验对象进行扩展实验,如黑板、桌子、钢琴等。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究。3、对操作、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帮助。4、可大小不同的吸

12、盘进行比较性探究。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活动准备: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3. 课件活动过程: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2使用课

13、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2)练习刨铅笔。(3)练习用扫帚扫地。(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

14、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科学活动教案 篇6活动设计背景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二、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