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1713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课标教材___构建有效课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课标教材 构建有效课堂 感谢辅导站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机会,也很荣幸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分享课堂教学经验,下面我就结合本人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对新课标的理解、教材的解读谈一谈肤浅的认识,并与大家探讨、共享,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探讨的题目是:研读课标教材,构建有效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教育名言“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怎么领悟这名名言呢?下面我先讲个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感悟。有三个孩子在花丛中追逐着漂亮的蝴蝶。这时候,飞来了一群蜜蜂,嗡嗡的声音引发了孩子们的疑问,为什么蝴蝶飞起来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起来却有嗡嗡的声音呢?回到

2、家中,孩子们把疑问带到了各自的父亲面前。三个父亲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回答了孩子的问题。第一位父亲说:管那么多干吗,只要读好书就行了;第二位父亲说:因为蜜蜂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飞快,就发出了声音。而蝴蝶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不那么快,所以就发不出声音;第三位父亲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而是拿出一张纸,先慢慢地抖动,纸并没有发出声音,然后逐渐加快,直到发出“哗哗”的声音,通过引导,随后又让孩子试一试。孩子拿起纸做同样的试验,又思考了一会,终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全知道了”。并把答案告诉了父亲,父亲借机鼓励了孩子。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就可以感受到教育的艺术,从而也可以领悟到教育艺术的本质,看看我

3、们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恰恰是更多的模仿第二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注重的就是传授,直接告诉答案,而忽视了教育 “激励、唤醒、鼓舞” 的本质体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2011年新修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次修定的课标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二基”修定为“四基”,即: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体现新的课标理念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知识和技能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就是刚才故事中第三位父亲所用的教育方法)。2.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和领悟数学思想。 3.通过综合与实践课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要求呢

4、?根据近几年我的课堂教学经验,我归纳了这样几点:一、正确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上的每个章节、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 ,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每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因此我想教材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无论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偏离了教材的主旨,学生获得的只能是“墙上芦苇,腹中空,根底浅”。 在两位老师同授比例的意义一课时,一位老师将“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基本性质”

5、内容整合为一课时,教学流程是由教材中教室、操场、天安门广场、谈判桌上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它们的长宽之比相等得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计算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另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国旗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引导找到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用教材教”的关键。教师不能只看表面的知识现象,做知识的直接”解说员”,要知道,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改编都有它的道理,没有很好地领会与实施,其结果便不能走

6、出“教教材”的老套子。所以要想做到“用教材教”,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挖掘出要让学生学习到怎么的思想、传达怎么的理念、让学生掌握怎么的技能,积累怎么的实践活动经验这些都是我们深思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解读,好好去揣摩,去追溯,去挖掘。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教材才有可能被用好、用实,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达到课标要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如何在正确解读教材基础上活用教材,用好教材是教材教法达标活动的核心,下面我就来谈谈具体做法:1. 从孩子兴趣入手,创设好教学情景我在一年级分类一课

7、中是这样设计的:把原有的气球分类的情景和玩扑克结合到一起,学生会把八张扑克按颜色、数字、图案进行分累,通过玩扑克活动使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像这样的设计既尊重教材,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兴趣及年龄特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恰当地运用生活事例教材中一些内容对农村孩子来说有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觉比较遥远、比较抽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改头换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书本中,应该利用一切资源为教学所用,从而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发现教材中出现

8、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如:某市学生近视率、灯泡的合格率,都离我们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在确定“掌握百分数,应用百分数”的目标后,我从饮料蛋白质含量出发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调查了不同类型饮料的蛋白质含量,观察在它们的商标上是否有一个相同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课堂上按照学生搜集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讨论。这些材料,使抽象的“百分数”一下子与学生生活贴近了许多,因此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3.开展实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体会知识技能产生、发展过程 让学生平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经历感受教材,亲自实践,经历知识的获

9、取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如:在教学方位这一课时,我并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而是带学生在操场上上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问题:清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请同学们面向东。当我们放学时太阳落山是什么方向?请学生向后转,让学生面对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到:东和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知道了东、西,怎样辨认南、北呢?让学生面向东,两手侧平举,这时左手指北,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南,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学生很快就认清了四个方向。经过学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发现了如下规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每转一个直角,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东学生的这一

10、发现,解决了辨认方向的一大难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不断尝试,一定会有所增效。三、要合理对教材进行整合,让教学过程最优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有一些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影响了我们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比如:植树问题,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一个内容,教材的安排用了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就是让学生掌握当两端都栽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时就是让学生掌握当一端栽一端不载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就是两端都不载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轮教学时,我们当时完全尊重教材,按教材的编排去上的,结果发现事倍功半,很费事。当把三节内容都学完后,再混在一起练,有相当一部

11、分学生还是稀里糊涂,不会分析,出现这样的教学结果后,在第二轮的教学中,我们教研组在认真解读教材基础上,进行大胆整合,将三课时合为一课时,上课始,我们从引发学生思考,即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继而引入新课,出示例题:在20米长的小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由于此题没有特定的限制,学生出现了3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在分别研究每种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最后再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由三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课时,学生在对比中学得轻松、明白,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同时还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能力。通过这个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目标、思想、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要对教材适度的开发,以更有效在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研读教材学习课标,让我发现了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案施行个性化教学;课堂上,不再一个劲的追问学生,硬逼着他进入我预设的轨道;平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教材的“深入”,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因此我们要善于做有心人,善于做探索者,深入研读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努力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