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1364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选择题 (共15分 5小题 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心惮远役(害怕) 自免去职(离开) 有酒盈樽(满)B闾阎扑地(满) 遥襟甫畅(顿时) 命途多舛(不顺)C其名为鲲(大鱼) 芥为之舟(小草) 时则不至(或)D乌鸟私情(乌鸦) 具以表闻(表达) 过蒙拔擢(经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泉涓涓而始流。弃甲曳兵而走。.B.问征夫以前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何异

2、于刺人而杀之。D.悟以往之不谏。夫晋,何厌之有。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2举世誉之而不加

3、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分)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5分) (1)_ ,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 _。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_,_。 (4)渔舟唱晚,_。 雁阵惊寒,_。(5)云无心以出岫,_。景翳翳以将入,_。(6)_, 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_, _。(8)潦水尽而寒潭清, _。四.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题。 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

4、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B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

5、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孟子梁惠王下选段,回答问题。(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6、,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释】运:转。(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2)结合下面选段,请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3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7、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答: 六.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一)下列对子夜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A朱吟秋向吴荪甫请求帮忙将他到期的押款延期,吴荪甫早就觊觎朱吟秋厂里的干茧,于是打起了如意算盘。他借款15万给朱吟秋,条件是以干茧作为抵押,到期之后,若朱吟秋还不起钱,那他厂里的干茧就正好应了吴荪甫所需。 B吴荪甫得知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即将不保,厂里的账房莫干丞又带来工人关车怠工的消息。腹背受敌的吴荪甫,感到一阵愤怒、苦闷与失望。但他很快恢复了刚毅坚决的常态,心想:“我还是要干下去

8、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当杜竹斋告知与赵伯韬的“密谋”后,吴荪甫立即决定在公债上放手干一把。C吴荪甫得知双桥镇失陷,对吴少奶奶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少奶奶误以为吴荪甫知道了她和雷参谋的恋情,只好和盘托出,请求吴荪甫的谅解。D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经李玉亭教唆,劝说自己十七岁的女儿冯眉卿使用“美人计”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换得一些操纵公债涨跌的信息,以求能够在公债市场上翻本赚钱。E屠维岳年纪轻轻,却有着和吴荪甫一样的自信,头脑灵活。他未用强硬的手段,而是暗中收买了闹事者姚金凤

9、,瓦解了工潮。谁知,原来一个被收买的女工醋意大发,向其他女工告了密,结果姚金凤被当成了资本家的走狗,身败名裂,工潮复起。后来,屠维岳又提出新的计策,终于平息了罢工。(二)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子夜中有这样的描写:“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2)“吴荪甫微笑着,他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这指的是哪两条战线?又分别是如何取胜的?请简要介绍。 选做第()题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其实,我并不是想帮她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春节过后没多久,我带着一大包行李去外地上学。我的女朋友到车站去送我。 公交车站离火车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