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入门知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50624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入门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入门知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申论的概念“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

2、,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

3、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单单涉及到议论文一种文体.详细 延伸阅读:申论测试的常用文体 编辑本段二、申论考试的性质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

4、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很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比如2000年考题,粗看所给材料,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2001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

5、申论考试的试题,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当然必要的补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用考试性质决定的。 专家提醒,考试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很多考生就是没有细细体会,因理解不

6、到位而失了分详细 延伸阅读:公务员考试如何得高分 考申论领会出卷意图 编辑本段三、 申论测试的特点前面提到,申论测试既不同于古代选拔贤良的策论,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 测试形式灵活多样 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2) 测试背景资料涉及

7、面广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至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成为背景材料。 (3) 测试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测试考查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

8、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4) 测试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国际性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西方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比较长的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是分类分等、定时定期进行的,人员的选拔录用与职位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试卷,以满

9、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对人员的不同需求。我国也将逐步在公共科目试卷中,体现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类、分等、定期考试。 (5) 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 以对策部分为例,这部分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可能一样,更

10、何况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种更为合理,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强,要对若干方案比较论证后方能确定。又比如论证部分,抓住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论证、采取什么方法与结构,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因而也决不会有一个具体惟一的标准。因此论证(作文)部分的评定,也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惟一的标准。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6) 测试具有前瞻性 申论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公务员考试命题不仅会与这种

11、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还会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详细 编辑本段申论的写作要求第一,对给定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并用限定的篇幅概括出所给背景材料的主题。第二,用限定的篇幅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第三,用限定的篇幅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以上修改参考应用写作 编辑本段四、 申论水平提高方法一是半月谈。这本刊物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一本综合性、“集半

12、月于一日”的重要党刊,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中国时政期刊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具有语言朴实简练、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又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的特点,因此半月谈中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剖析对大家复习申论有很大的帮助,很多老师都将其看作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这里重点推荐大家阅读“半月评论”和“专题报道”,特别是“半月评论”中的文章大都可以作为申论范文来进行借鉴和模仿。如果半月谈不容易买到的话,大家可以登陆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阅读电子版。二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宣部一套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从2003年开始推出,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本了。这本书就每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

13、过通俗且准确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自推出以来广受欢迎。该书因此也是我们进行申论复习的一本极好的参考资料。2008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最近已经上市,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到。三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在去年召开的十七大和今年召开的“两会”上,都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下对今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解读,并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大家要对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提高申论考试中用语的准确度和对当前最受关注问题的了解。此外,如果经常上网,可以定期浏览一下新华网和人民网上

14、的新闻和文章,这两个网站上的信息也比较权威和丰富。前些日子胡锦涛主席还在人民网上和网友聊天,可见网络信息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当然平时大家在看电视时也可以多看一些焦点访谈之类的新闻综合类节目,对我们了解社会热点,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都是有所帮助的。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在复习中能够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申论考试中获得高分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行政能力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英文名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5、,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考察的重点:把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这五个方面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是因为它们是上述能力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便于实际测查的内容。这五种能力仅体现了对国家公务员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不代表行政职业能力的所有方面。能通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只是说明应试者具备了做好行政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1. 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对语言文字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种题型来实现。该题型的基本构成是给出一段文字资料或者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所给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内容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正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正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等,要求考生具有相对较强的言语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扎实的语法功底和文字处理能力。2. 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对应试者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是通过数量关系这一题型来实现。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公务员进行的是一种高效、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因而要求管理者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