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5026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收入构成【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开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政治和经济全局的根本问题。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问题,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以必须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首要任务。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

2、村建设的根底和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集物质丰富、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生态协调等特征于一体。这一预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坚实的物质根底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开展。只有农村经济开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不断改善交通、供水、医疗、教育等人居环境,才能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坚实的物质根底,也才能使广阔农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因此,把开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抓住不放,并切实抓出成效,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越建越好的关键,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2、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仅以自己的产品奉献保证了社会稳定,而且以要素奉献

3、、市场奉献支撑了城市的繁荣和开展。但与农民做出的奉献极不相称的是,农民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付出的本钱很高,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如果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开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显得非常紧迫。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比较落后,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城乡差异越来越大,制约农民收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4、,侵蚀农民收入 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政策刺激和影响了农民的投资去向,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呈现出连年增长态势,这无疑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和全年农民收入的提高打下良好根底。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本钱上升,不但加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农民生产投入的收益率,挤压了国家的政策给农民的好处,从而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 受传统思想影响,在种植业结构中,粮田面积大,经济作物面积较小,虽然粮食价格呈现稳中有涨,但却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状况,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例大,林牧渔比例小。同时,农村乡镇企业及农村非农产业由于

5、资金缺乏,技术不高,开展缓慢,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农民增收空间受到限制。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在我国广阔农村,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小富即安的思想广泛存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 4、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持续放慢,甚至下降 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转移性收入三局部构成,虽然国家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却持续放慢,甚至下降。主要是因为:一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二是农产品价格相比照拟低;三是农产品劳动本钱较高,家庭经营费用增加。 三、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

6、整,大力开展优质高效农业 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开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在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开展。切实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 2、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开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

7、主要途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底上,一是应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二是应抓好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3、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大问题。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必须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一方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进一步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加快县域经济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展,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让更多农民在二、三产业找到就业时机。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民外出就业条件。 4、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民素质的竞争。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一是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的开展、推广和运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大推动力。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三是大力开展农民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抓好文化根底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引导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 (责任编辑:李孟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