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497062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渠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 施 方 案目 录1综合说明61.1项目概况6项目区基本情况6项目批复及方案调整71.2水文和地质7气象特征7地形地貌8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8天然建筑材料81.3工程任务和规模9工程建设依据9社会经济概况9洪灾情况10防洪现状10工程建设必要性10工程任务12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2防洪标准12工程布置12工程设计131.5环境影响评价14环境现状14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4环境保护工程投资151.6水土保持15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5水土保持措施15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61.7施工组织设计16施工条件17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1

2、7主要施工方法17施工交通运输18施工总布置18施工总进度181.8工程管理181.9工程投资概算191.10效益分析192 水文及工程地质202.1气象特征202.2区域地质概况20地形地貌20地层岩性20地质构造及地震21物理地质现象21水文地质条件222.3天然建筑材料22砂砾料22条石料233 工程任务和规模243.1工程建设依据24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地区社会经济概况24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25洪灾情况25防洪现状2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53.3防洪任务和标准27工程任务27防洪标准27渠线布置284 工程设计294.1设计依据294.2工程总布置29工程布置概况29光明社区防洪渠

3、30三清社区防洪渠30渠系建筑物304.3工程设计30防洪渠设计31挡土墙设计32整治涵管设计32消力池设计32人行桥设计325 水土保持设计和环境保护设计345.1水土保持设计34设计依据34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34水土保持措施3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65.2环境保护设计37设计依据37环境保护措施386 施工组织设计406.1施工条件40交通条件40建筑材料供应条件40施工用水及供电条件40其他条件416.2施工总体布置41总布置原则41施工区规划41弃碴场规划41工程占地426.3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42施工程序42施工方法436.4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45编制原则与依据45施工总进度

4、安排456.5施工管理46现场施工组织管理47现场施工质量管理48资金管理497 工程投资概算507.1编制原则和依据50编制原则50编制依据507.2基础资料517.3取费标准及依据527.4工程总投资538工程效益588.1经济效益598.2社会效益59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苍溪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缘,介于东经1054330-1062726,北纬31373-321018之间,幅员面积2330.22km2。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78.6万人,总耕地56万亩。为实现苍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兴建防洪工程,完善防洪体系,确保国家和人民生财产安全势在必行。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苍溪县

5、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承接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根据现场踏勘、测量收集的基础资料,按有关规范要求,于2009年2月底编制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苍溪县陵江镇境内,经纬度坐标介于东经10606071060908,北纬315030315252,紧靠县城西北城区,涉及陵江镇的光明、三清两个社区8个村民小组及西北城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多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5亿元

6、。国道“212”线横穿县城而过,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设计总投资102.27万元。项目批复及方案调整为深入贯彻防洪法,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苍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苍溪县城区防洪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苍溪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2月向苍溪县人民政府申报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同意,下达了该项目的投资计划。2009年2月中旬,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更合理、更切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防洪效益,进行施工设计,设计人员通过对可研报告进行深入的分

7、析和研究,并对项目区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在踏勘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相关部门及社区干部、居民深入交换意见,广泛听取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有关建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1.2水文和地质气象特征嘉陵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6.7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6C,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多年平均蒸发量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1495.6h,多年平均霜日12.9d,多年平均雷暴日35d,多年平均雾日22d,多年平均风速2.0m/s。地形地貌苍溪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

8、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国道“212”线横穿县城而过。项目区位于苍溪县城西北的罗家梁,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属典型深丘地貌类型,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山坡平缓,沟谷随溪流向逐宽平,一般海拔430-550米,多为水平岩层组成,砂岩及卵石黄泥盖顶,山脚为页岩,易风化,丘体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10-15度,部分大于20度。区内最低海拔364米,最高海拔570米,平均高差200多米;最小坡度为3,平均坡度9。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及七曲寺组(K1q)地层。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

9、。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及条石料。砼用粗、细骨料均可在县城附近的回水砂石料场,杜里坝砂石料场购买,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要求。1.3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建设依据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区县。县城傍嘉陵江而建,是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西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0、,洪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苍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2008年11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建设规划方案,并于2008年12月通过了苍溪县人民政府的审查,于2009年1月委托我队完成了可研报告并通过审查。根据县政府的要求及该防洪渠工程特点,2009年2月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社会经济概况苍溪县全县幅员面积2330Km2,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56.37万亩。工业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该防洪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苍溪县城西北部城区及光明、三清两个社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

11、企事业单位20多个,学校3所,居民户3000多户,人口约6万人,房屋面积40万m2,耕地面积15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9.5亿元。洪灾情况苍溪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受灾人口2.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防洪现状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12、,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工程建设必要性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建设环境。结合苍溪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苍溪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西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完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近年来受暴雨袭击,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口2.

13、2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作为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若不及时完善防洪体系,洪水对西北部城区及附近光明、三清两个社区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同时亦直接威胁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安全。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以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二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苍溪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发展相对迟缓,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目前正以本地资源优势和横向联系相结合,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城市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和私营个体前来投资办厂

14、、开发房地产,都因“洪水”问题而搁浅。频繁的洪水灾害使苍溪县城区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严得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改善城区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城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苍溪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苍溪城区防洪现状与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频繁的洪水灾害,已成为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光明、三清防洪渠是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其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工程任务根据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和城区防洪现状,确定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防洪渠工程,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善防洪管理体系。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法(GB5020194)及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综合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重要性,该排洪渠工程按10年(P=10%)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布置苍溪县光明、三清防灾减灾项目工程位于苍溪县陵江镇光明、三清社区。规划新建防洪渠共4条,总长3000m(其中:光明社区境内2条,总长1400m;三清社区境内2条,总长1600m);整治排洪渠1条长20m;整治涵管166m;新建挡土墙80m;新建消力池11个;新建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