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词性辨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97016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词性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连续”词性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连续”词性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连续”词性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续”词性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词性辨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续”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极具书面语色彩的常用词,通常出现在报刊政论语体、科普语体、 文艺语体的作品中,口语几乎不使用。(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以至于辞源、辞海这样的工具书都没 有收录它。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连续”词条的注释是:动词,一个接一个:不断/ 十年无事故/这个车间创造了三次新纪录。现汉把“连续”的词性标注为动词,根据我们 在现代汉语层面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认为这一观点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一、“连续”应该为副词“连续”一词, 是由古代汉语动词“连”和“续”同义组合衍化而来, 是汉语词汇由单音 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

2、的一个结果。释名?释亲属 :“属,续也,恩相连续也。”句中的“连续” 已经词汇化而凝固成为一个词,在句中受副词“相”的修饰,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一个接一 个;一次连一次”。由此可知, “连续”一词至少在汉代之前已经成为一个词, 其词性为动词。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词汇是语言里最活跃的因素。“连续”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里的一个 常用词,其词性有没有变化呢?沈家煊(2009):“词性是通过词所在的例句体现出来的。”因此, 我们先来分析现汉中所举的例句:这个车间创造了三次新纪录。上例中的“连续” ,其后有谓词性成分“创造”与之同现,在讨论“连续”的词性之前, 需要说明一点, 我们同意孙德金(2000)

3、的观点,他认为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作 状语是一个事实,至少有 3%的动词有这个功能,特别是双音节动词。由于数量较少,语法上可 以不必专门为动词增加一个作状语的功能。我们先假设例句中的“连续”就是动词vl, “创 造”是v2,那么“v1+v2”这一结构就有可能是连动结构也有可能是状中结构,如何判断一个 动词串是状中还是连动结构呢?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依据vl在句子中是否还具有陈述能力。vl 具有陈述能力,就是连动结构;v1不是与v2同时分别构成一个陈述,而是主要被用来修饰限制 v2,那就是状中结构。从语义上来看,“连续”在例句中是修饰限制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创造” 的,并不能与“创造”同时分

4、别构成一个陈述。也就是说,“连续创造”是一个状中结构,“连 续”是个修饰语,充当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最典型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那么状语位置上 的“连续”是动词,还是已经变成一个副词?现汉给词标注词类的原则是“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能够概括地说明词的功能与 用法”,因此,判断“连续”的词性,主要看它是否还具有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一一单独充当谓 语,如果不具有独立充当谓语的能力,那么,状语位置上的“连续”就是副词了。我们拿“这个车间连续了三次新纪录”作为调查例句,让调查对象判断合不合语感,调查 的结果是多数人认为这个句子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不完整性,好像省略了句子中的主要动词。据 此,我们至少可以

5、判断出“连续”单独作谓语的可接受度不高。通过检索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对所检索到的16820条例句逐一进行分析,没有发现 “连续”在句中单独作谓语的例句,却发现“连续”出现在状语位置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言 现象。例如:在他和朱德的领导下,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2) 汗水浸透了衣服,手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累,连续观察了 4 个小时才离去。(3) 电影则是由几百个、好几千片段,经过高速的连续放映,而在银幕上出现的运动空间 对近期的人民日报进行检索,同样发现在句子中的“连续”常占据状语的句法位置,例如:(4) 中国青年报记者洪克非从2005年3月起连续发表了调查性报

6、道一个公民从遇车 祸到冻死路边的悲惨5 天等稿件。(5) 本报将连续开辟“关注大学生就业”专版。(6) 北京市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设立,已连续举办 9 年,是北京 高校中规格最高的奖学金项目。以上六个例句只是大量例句中的代表,这些例句中的“连续”从语义上看都是修饰限制其 后主要动词的,去掉其后的主要动词,几乎不能成句或者说可接受度不高。据此,可以说现代汉 语中的“连续”已经丧失了作为动词的典型分布特点一一能够单独做谓语。从语义上来看, “连续”出现在状语位置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动作性极弱,二是区别性较强。现代汉语中 的副词来源很丰富,其中表示情态、方式、状况的副词大部分来

7、源于动词,本来是动词的“连 续”却丧失了单独作谓语的能力,在句中作状语反而成为它非常自由的语法功能,而且语义上 趋于抽象化, 我们认为它已经副词化了。“连续”在语法功能和语义上都具有了一个副词的用 法和意义,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连续”已经语法化了 ,具有了副词典型的语法功 能一一作状语,成为一个副词了。二、“连续”是语法化的中间体沈家煊(1994:17)认为:“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 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语法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渐变就意味着,一个形式由a 功能转为b功能,一般总是可以找出一个既有a功能又有b功能的多重分析阶段,即aabb。“

8、连续” 一词就代表着一种正在进行的语法化现象,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ab,它并没有彻底 地语法化。我们来看例子(均来自北大语料库):(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朝着快速、灵敏、连续、自动和遥测方向发展。(8) 研究者们发现,新生儿对长的、连续的声音比短的、倾刻即逝的声音更容易产生反应。(9) 他把感光药膜涂在可转动拍摄的纸条上,把海鸥飞翔、动物奔跑拍成连续照片。(10) 连环画靠连续的画面,配以简短的文字来说明故事情节,是老少都可以读的书。(11) 不久就形成了由吉列赞助的传统的电视广告节目,包括世界连续节目:拳击周、美国 橄榄球联赛、世界体育及玫瑰滚木球戏。以上例句中的“连续”都是做定

9、语修饰后面的名词,例(8)(10)带“的”作定语,例(7)(9)(11) 直接作定语。据郭锐(2002)指出,现代汉语中,很多区别词来源于名词或者动词的功能衰退, 即名词或者动词的其他功能消失,只能作定语,就变成了区别词。根据我们对语料考察发现, 动词“连续”在向副词“连续”语法化的过程中,虽然丧失了在句中单独作谓语的语法功能, 但是却保留了动词作定语这一语法特征,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充当定语的“连续”词性应为区 别词。同时我们发现,“连续”在定语的位置上还可以受“不”的修饰,例如:(12) 由于当时发掘出来的化石种类太少,不足以填补不连续的物种间的空白。(13) 当遇到股票的除权除息时,股票指

10、数将发生不连续的现象。(14) 拂晓时分,留在沼泽附近的雷恩斯福德惊醒过来,听到远处模糊而又不连续的声音: 猎犬的狂吠。区别词只能受“非”修饰,不能受“不”修饰,以上例句中“连续”在作定语时,都可以受 “不”的修饰,我们依然认为“连续”在语法化过程保留了动词可以受“不”修饰的语法特征。所以,根据“连续”现有的语法功能,我们认为“连续”一词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由动 词向副词语法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一一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 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三、“连续”词性的认定根据我们对现代汉语中大量的语料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连续”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语 法功

11、能如下:1.作状语“连续”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这种情况在前面已经举过例子,在此不再赘述。“连续”修饰数量词组,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组可以很自由地受副词的修饰, “连续”后带数量词组构成一个状中结构来修饰后面的主要动词,指出连续活动的次数或时间 例如:(15)这一系列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16)检察官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规定予以辞退。(17)中国连续五年都在联大第一委员会提出上述“两案”,均获协商一致通过。 另外,“连续”后面经常与“不断”连用,组成状中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我们认为“连续 不断”有词汇化倾向。2.作定语“连续”作定语,

12、可以修饰名词、动名词。有时,作定语前面同时可以受“不”的修饰。 例如:工作/考试/游泳/比赛/演出目前,工具书中对“连续”一词词性的标注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是动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应用汉语词典(第5版)、现代汉语规范词 典(李行健主编)、汉语8000词词典(第 5版)、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顾士熙主 编)等为代表。二是形容词,以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葆嘉等主编)、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 (周行健等)为代表。三是副词,以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李临定编著)、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 2002 年增补本)、hsk词语用法详解为代表。沈家煊(1994)提出:“既然语法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

13、程,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 歧义、兼类和类别不明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们都是历时演变的过渡阶段在共时上的反映。” “连续”一词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定语,正是其历时演变的过渡阶段在现代汉语中的反映。 上述分析可知,现代汉语中的“连续”是语法化没有进行彻底的一个中间体。我们认为把“连 续”的词性标注为动词,是不妥的,因为它已经丧失了一个动词的典型分布特征一一单独作谓 语;把“连续”标注为形容词,和标注为“动词”同理,也是不妥的,因为形容词能作谓语是其 典型的语法特征。“连续”可以自由地作状语,且语义已经抽象化,我们认为它已经副词化了; 作定语,我们认为这是动词“连续”语法化过程中功能衰减的表现,当动词只剩下作定语的语 法功能时就变成了区别词。所以,“连续”一词,我们按同质策略把其处理为副词兼区别词的 兼类词。四、结论语法化问题很复杂, 本文关注的是正在进行语法化的现象。通过对“连续”一词在共时层 面上语法分布特征的细致考察,动词“连续”虚化为副词之后,多少还保持原来动词的一些特 点,如作定语,受“不”修饰,使我们对语法化规律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连续”一词踏上了语 法化的道路,会不会最终变成一个彻底副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