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9691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6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沉积岩.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3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

2、作用形成的岩石。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 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 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很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3.4 陆源碎屑 terrigenous clast 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 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

3、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 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3.7 圆度 roundness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3.8 杂基matrix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3.9 胶结物 cement 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积物质。3.10 泥晶 micrite 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

4、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3.11 亮晶 spar 充填于内源沉积岩原始粒屑间孔隙中的在成岩阶段形成的干净明亮的化学沉积物质。3.12 填隙物 interstitial materials 碎屑物间或粒屑间充填的物质,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或泥晶和亮晶。3.13 正砾岩 orthoconglomerate 主要由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小于15%的正常沉积砾岩。3.14 副砾岩 paraconglomerate 砾石含量小于50%(常为5%30%)而杂基含量大于15%的实为砾质砂岩或砾质泥岩并具特殊成因意义的沉积岩石,作为一种特殊岩石类型列入砾岩类,称副砾岩。3.15 基本名称 在岩石全名中

5、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进本属性的主体部分。3.16 附加修饰词 在岩石全名中反映岩石某些重要附加特征的细分岩石类型的辅助部分。4 符号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 碎屑的一种粒级标准,由下式得出: = -log2d式中:d碎屑粒径,mm;Q石英碎屑、燧石岩屑及其他硅质岩屑;F长石碎屑、花岗岩屑及花岗片麻岩类岩屑;R除Q、F中岩屑以外的其他岩屑及碎屑云母和绿泥石。5 沉积岩岩石命名的一般原则 5.1 沉积岩岩石的命名原则 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 5.2 沉积岩岩石基本名称的规定岩石中内源矿物量或陆源碎屑物量大于50%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岩石中有用组分具开采利用价值

6、,按现行矿业工业指标的具体规定,并换算为相应的矿物百分含量,确定基本名称。5.3 次要矿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 次要矿物量小于5%,不参与命名。当具特殊地质意义时,以微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b) 次要矿物量为5%及小于25%时,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c) 次要矿物量为25%至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5.4 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 一种结构存在,即以该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b) 两种结构同时存在,按次者在前主者在后的顺序排列作为附加修饰词。c) 三种结构同时存在,则不一一列出,而予以总称作为附加修饰词,如内碎屑、不等晶、不等粒等。5.5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 成岩

7、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25%至5%时,称弱化或弱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b)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50%至25%时,称化或脱化作用附加修饰词c)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为90%至50%时,称强化或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d)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大于90%时,称极强化极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6 沉积岩的分类 6.1 沉积岩类型的划分原则沉积岩类型按物源、成因、成分、结构及形成构造环境等原则进行划分。6.2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见表1。 表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火山-沉积碎屑岩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泥质岩蒸发岩非蒸发岩可燃有机岩见GB/T 17412.1粗碎屑

8、岩中碎屑岩细碎屑岩泥岩(粘土岩)页岩(粘土页岩)天然碱岩石膏、硬石膏岩钙芒硝岩石盐岩钾镁盐岩石灰岩白云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硅质岩煤(见GB 5751)注:石灰岩和白云岩有多种成因,可包括蒸发岩和非蒸发岩二种类型6.3 沉积岩组分的粒级划分6.3.1 碎屑粒级划分 碎屑粒级划分见表2。表2 碎屑粒级划分自然粒级标准,mm值粒级标准陆源碎屑名称内源碎屑名称1287粗碎屑(砾)巨砾砾屑巨砾屑1283275粗砾粗砾屑32853中砾中砾屑8231细砾细砾屑20.511中碎屑(砂)粗砂砂屑粗砂屑0.50.2512中粒砂中砂屑0.250.2624细砂细砂屑0.060.0345细碎屑(粉砂)粗粉砂粉屑粗

9、粉屑0.030.00458细粉砂细粉屑0.0048泥泥屑6.3.2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见表3。 表3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矿物晶粒粒级,mm矿物晶粒粒级名称矿物晶粒粒级,mm矿物晶粒粒级名称10巨晶52中晶105粗晶2细晶6.3.3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见表4。 表4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矿物晶粒粒级,mm矿物晶粒粒级名称矿物晶粒粒级,mm矿物晶粒粒级名称2巨晶0.060.03粉晶20.5粗晶0.030.004微晶0.50.25中晶0.004泥晶0.250.06细晶7 陆源碎斜眼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 陆源

10、碎屑岩,按碎屑粒级大小(5.3.1条表2)分为粗碎屑岩、中碎屑岩和细碎屑岩。7.1 粗碎屑岩 macroclastic rock 主要由粒级大于2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7.1.1 粗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1.1.1 按粗碎屑圆度的划分a) 砾岩 conglomerate粗碎屑中呈圆状和次圆状碎屑的含量,大于粗碎屑总量的50%。b) 角砾岩 breccia 粗碎屑中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碎屑的含量,大于粗碎屑总量的50%。7.1.1.2 按粗碎屑大小的划分 按粗碎屑大小(6.3.1条表2)分为巨砾岩、粗砾岩、中砾岩和细砾岩。7.1.1.3 按粗碎屑成分的划分

11、7.1.1.3.1 单成分砾岩 oligomictic conglomerate 粗碎屑的岩性单一,同种成分粗碎屑的含量大于75%。7.1.1.4 按成因和岩性特点的划分 按成因和岩性特点的划分见表5。表5 按成因和岩性特点划分的粗碎屑岩岩石类型成因岩性特点与岩石类型残积残积角砾岩沉积杂基量15%粗碎屑中稳定组分90%正砾岩石英岩质砾岩粗碎屑中稳定组分90%岩块质砾岩(比石灰岩质砾岩、花岗岩质砾岩 )杂基量15%纹层基质副砾岩纹层状砾质泥岩非纹层基质冰碛砾岩泥石流砾岩同生同生砾岩和同生角砾岩( 如砾屑灰岩砾屑泥岩)滑塌角砾岩成岩后生岩溶角砾岩 盐溶角砾岩7.1.2 粗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a) 粗

12、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胶结物砾石成分结构基本名称。如:钙质胶结结石灰岩质粗砾岩。b) 胶结物占岩石总量的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c) 混入其他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按5.3条规定的量限,以含质、质作为附加修饰词。d) 粗粗碎屑岩性单一,直接参加命名;粗碎屑岩性较复杂,以其占粗碎屑总量50%以上的粗碎屑岩性作为附加修饰词;无任何一种粗碎屑岩性超过粗碎屑总量的50%,则以其量相对为主的两种粗碎屑岩性,用“”号连接作为附加修饰词;具三种或三种以上粗碎屑岩性,其量相近并均不超过粗碎屑总量的50%,则以复成分作为附加修饰词。e) 命名时应予反映成因。7.2 中碎屑岩 medium-clasti

13、c rock 主要右粒经为2mm至0.06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中碎屑岩(净砂岩和杂砂岩)。7.2.1 中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2.1.1 按杂基含量的划分7.2.1.1.1 净砂岩( 简称砂岩) arenite 岩石中杂基含量大于或等于15%。7.2.1.2 按中碎屑组分的划分 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组分的划分见图1。7.2.2 中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a)中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胶结物+结构+碎屑成分+基本名称。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b)胶结物占岩石总量的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 c)混入其他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按53条规定的量限,以含质、质作为附加修饰词。d)岩屑砂岩和

14、岩屑杂砂岩中的岩屑成分单一,直接参加命名;岩屑成分较复杂,以其占岩屑总量50以上的岩屑成分参加命名,无任何一种岩屑成分超过岩屑总量的50,则以其量相对为主的两种岩屑成分,用“一”号连接参加命名;具三种或三种以上岩屑成分,其量相近并均不超过岩屑总量的一半,则总称岩屑作为附加修饰词。e)石英砂岩中部分硅质胶结物,发生次生加大成为再生石英,具砂状结构,再生长式胶结,称石英岩状砂岩,胶结物已全部重结晶围绕石英颗粒呈次生加大边,称沉积石英岩。f)砂岩中若出现特殊矿物,其含量小于5也应参加命名。如:海绿石细粒石英砂岩。7.3 细碎屑岩fineclastic rock主要由粒径为0.06 mm至0.004 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细碎屑岩(粉砂岩)。7.3.1 细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3.1.1 按细碎屑粒级的划分7.3.1.1.1 粗粉砂岩co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