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49497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关东,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B.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C.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D.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 “势拔五岳掩赤城”。21.D.中岳为嵩山,在河南省。22.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2、才。”B.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C.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D. 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录取时是不分科的。22.D.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23.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又叫入学考试。B.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京城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C. 乡试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D.

3、会试,又称春闱。会试中考中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23.D.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 ( 乡试考中者 ) 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才成为进士。24.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 ) ,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B.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C. 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D.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 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24.A.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

4、称探花25.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B.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 州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一职。C. 生员即秀才, 通过院试 ( 童试 ) 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D.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金榜题名”就源于此。25.B.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举人可授知县官职。26.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孟子文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5、孝悌之义” 中的“ 庠序”就是地方上的学校。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C.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是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D. 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26.C. 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27.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是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

6、职。B. 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教师的统称。C.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 讲课授业, 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D. 学政,是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27.B. 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28.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鸡,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蛇,戌为狗,亥为猪。B. 嫡子,是封建社会中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C. 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

7、继承始祖、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主,地位特别高贵,故又称“宗主”。D. 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非正妻所生的儿子。28.A. 巳为蛇,酉为鸡29.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 朝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B.“五常”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C. 三从四德是“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D. 伯( 孟 ) 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

8、排行的次序。伯 ( 孟 ) 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29.A. 君为臣纲。30.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姬,原是古代的显姓。后成为贵族妇女的代称,再进一步泛化,便成为女子的美称,进而成为美女的通称。如西楚霸王项羽身边的虞姬,信陵君的哥哥魏王身边的如姬。B. 媵,本意指送嫁的人或物品,男女皆可为媵。后来也可指 “嫔妃” ,如阿房宫赋 中“妃嫔媵嫱” 。C. 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D. 胄是头盔。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30.B. 媵指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而“嫔妃”指帝王妻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