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混技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9479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配混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塑料配混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塑料配混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塑料配混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料配混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配混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用班级高分子班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拟题人签名校卷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年第学期期末试卷(A)卷课程名称塑料配混技术考试方式:闭卷题号二三四五六合计题分2024123014100得分o装评分人核分人订o一、判断题:(10X2=20分)(制品,率。)1聚氯乙烯糊即以非水液体为分散介质的分散体系,要用其生产硬即要以部分填料代替增塑剂。2制备PVC糊时需适当加热,以利除去挥发份。3.填充母料载体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应大于基体树脂的熔体流动速4.填充塑料的热变形温度较相应的纯聚合物材料的有明显提高,而由于填料热膨胀系数比基体树脂的小,故填充塑料的成型收缩率

2、减小。5.在玻璃纤维的表面接枝处理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的发生。6填料的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则填充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7聚丙烯的熔融接枝改性,是在聚合物熔融加工温度以上,将接枝单体与聚合物一起熔融混炼,并在离子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接枝反应。()8.关于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对共混物形态的影响,有一个基本的规律:黏度低的一相总是生成连续相,而黏度高的一相则总是生成分散相。()9.加入增强纤维可以大大降低聚合物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的程度,还可提高基体聚合物的耐疲劳性。()10.PP控制降解改性中,降解过程主要在低分子质量部分进行,低分子质量部分更容易断链,从而改善PP的流动性。二、选择题:(8X3=24

3、分)1. 开炼机混炼的工艺条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加料顺序不当,轻则影响分散均匀性,重则导致脱辊、过炼B. 容量过大,会使堆积胶量过多,容易产生混炼不均的现象C. 混炼时间越长越好2要将已知配方的软聚氯乙烯塑料的硬度降低至某一值,配方设计应采用()。A.爬山法 B.黄金分割法C.平分法3主要用于处理玻璃纤维的偶联剂为()A.铝酸酯偶联剂B.硅烷偶联剂 C.钛酸酯偶联剂4. 下列有关双螺杆转速对PP/PA合金体系的性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双螺杆转速对合金性能有影响B.双螺杆转速对合金性能无影响C.双螺杆转速增加,剪切增加,有利于分散5. 玻璃纤维增强PP中连续相为()A.聚丙烯

4、B.玻璃纤维C.聚丙烯-玻璃纤维6纳米碳酸钙填充聚合物改性中,纳米碳酸钙要进行表面处理,其目的之一是()A.增大纳米粒子的表面能B.改变纳米粒子的亲水疏油性C.使纳米粒子的粒径更小7.PVC粉料的混合多采用高速混合机,通常加料量为混合器空容积的()A.50% 70%B.20% 40%C.60% 80%8以下()为理想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A.片层一部分分散到聚合物中B.聚合物插层到片层中C.聚合物没有插层到片层中三、解释以下概念:(4X3=12分)1. 分散混合2. 纳米材料3双螺杆挤出法生产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粒料时如何合理地控制工艺?五、配方分析:(14分)说明下列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并预测其性能较PP会有哪些改善原材料配比(phr)PP100MAH0.5 3PA-615 20DCP0.1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