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技法创新.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49241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技法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技法创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技法创新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技法解说有人写了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说篇幅虽短,却能使读者心中产生无数问号。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作文时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设置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

2、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拨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倒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2005年安徽一篇满分生日,开篇这样写的:“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

3、”读了这样的开头,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在想,在问自己,30岁生日干吗点53支蜡烛?生日干吗提前过?有了这么多的疑问就又会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读者想不说好也难。另一篇满分作文一百元,写的是一个富商的儿子向爸爸借钱的故事,文章自始至终悬念迭生。爸爸一回到家,18岁的儿子就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在得知爸爸一小时赚一百元后就向爸爸借钱。为什么要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为什么要向爸爸借一百元?直到结尾才揭开了谜底“爸,我现在有一百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原来如此!文章产生了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力量。悬念法就象相声艺术中常用“抖包

4、袱”来吊听众的胃口一样。“包袱”抖好了自然就能迷住读者,使之饶有兴趣地进入你的“圈套”。这就需要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将故事安排得一波三折,层层相扣,象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去铺垫,一层层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悬念法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设置悬念时应该注

5、意些什么呢?一、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二、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三、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读者信服。四、悬念的量要适中。“悬念”固然能够吸引读者,而作为考场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否则,就有可能会有弄巧成拙、哗众取宠之感。技法示例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

6、,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注意: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李霞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

7、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

8、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技法点评这个雪天里的故事很感人,它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更重要的是,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一名清洁工“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微微地摇了摇头”,“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这是为什么?另一个瘦小

9、的女清洁工“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又是为什么?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请你实践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命需要守望者,就像森林需要护林人灯塔需要守护人一样,尽管他们的身影总是寂寥的。他们宁愿固守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去开垦、去发掘,他们始终与时代的潮流保持一种距离,一定的守望的距离。但他们并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站在精神的源头去观察历史的潮流来去,鉴往知来他们关心精神价值胜过关心物质价值。他们用自己深邃的目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去把握未来的脉搏,他们关心的永远不是脚下的方寸之地,而是人类前方的地平线。请以“守望”为话题,运用“悬念法”写一

10、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巧做翻案文,彰显新思维 技法解说创新是灵魂。作文创新的技法很多,笔者在这里介绍的技法是翻案法。此法是以独特的视角或全新的思维,巧妙利用名著中或历史、现实中新鲜的材料,为名著中人物或重要情节提出不同于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构成一家之言,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的“创新”主要表现作者善于选取名著中的人物或情节,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论的人物或不被众人重视的内容,结合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不同于一般看法的独特观点。它的“巧”在于依据话题要求,合理地选取原作中那些证明个人翻案观点的材料,加以巧妙地组合,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观点,并进行合乎生活逻辑及认识规律

11、的分析,使翻案的观点言之成理,能够被读者,特别是阅卷老师接受。事实上,近几年几乎每年高考中有翻案类的优秀作文。2004年福建有一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即为曹操翻案。文章对世人眼中“奸雄雄”的定评给予了批驳的同时,高度颂扬了曹操的才情与智勇,断定曹操倘若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

12、呢?”读来不得不佩服该考生的新思维。无独有偶的是,同年福建另一位考生以“杂家”曹操为题,以比较充实论据论证了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难得的明君”和“优秀的军事家”。还有2004年福建满分作文任是无情也动人,对大多人不怎么喜爱的“冷美人” 薛宝钗,作者却给予了热情的赞扬,也属于翻案文章。写翻案文章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写得好,写得顺,它的新思维最终会赢得众人的肯定。2002年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潘金莲的选择,从潘金莲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种种利弊,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自有一番道理。但因为其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多分(满

13、分60分)。评卷老师甚觉可惜,便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老师讨论,争议很大,讨论的结果是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大家还是觉得不妥,遂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委员们对此文阅读多次,认为此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翻案翻得有理”,最终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写翻案文章,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刻意翻案。为翻案而翻案,结果画虎不成,费力不讨好。比如,为勾结异族残害同胞的民族败类吴三桂唱赞歌,把早已钉在耻辱柱上的他说成是民族英雄,则纯属乱弹琴。二是积累充足的论据。没有充足的论据,再怎么新的思维都没有力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文史料详实,显得雄辩无碍。曹氏忠奸之评本难一言而立,该考生整合了名著三国志三国

14、演义、诗词歌赋和历史等材料中有关曹操的信息,加以合理取舍和组合,论证曹操是一位真正英雄。引用确而析理明,思虑周而条理清,驳敌论而不单以气势胜,树己论而不以情代理。技法示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作家曹文轩认为,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这就是美的力量。当然,你也可以不同意曹文轩的这种看法。

15、请以“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一场历史的审判大浪滚滚,长河悠悠,历史以不变的姿态向前延伸,塑造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后世总爱端起历史的镜子问:谁对?谁错? 题记昔日门可罗雀的天庭,今天却格外的热闹,可谓众神云集,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千年的历史审判。法官:玉帝;原告:比干;被告:苏妲己。原告:(苍老嘶哑)尊敬的法官大人,苏妲己迷惑我纣王,导致民不聊生,商朝暴亡。鉴于她的不法行为,恳请法官判她有罪,绳之以法,严惩不贷!被告:(伶俜泪下)法官大人,我乃女流之辈,有何能力来颠覆商朝,这纯属污蔑,还望大人明鉴,替小女子做主!众仙家看到一位娇滴滴的大美人如此颤颤巍巍、情断肠而声泪下,都十分同情她,于是不自觉地站在妲己的身后,以示支持她。原告:(慷慨)法官大人,千万不要听信妖己的狡辩。她怂恿我纣王建酒池造肉林,使我纣王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又鼓动我纣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搭建观仙台,令百姓生活沉重,困苦不堪。不仅如此,她还迷惑我纣王,让我纣王作炮烙之酷刑来惩治忠臣,致使人心动摇,商朝动荡。众仙家想不到妲己犯有如此罪行,纷纷移步到比干的身后。被告:(深感委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法官大人,比干所说的一切,并非我的本意。纣王设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