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9215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头出汗特别多是什么原因.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

2、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气虚自汗,药方:党参、黄芪、太子参各30g,麦冬20g,牡蛎30,糯稻根50,黄柏12,黄芩8,每日一剂服三日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

3、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4、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5、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

6、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

7、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1.多汗:有的人特别爱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这样可能就是一种病态,叫“多汗症”。多汗症发病率很高。据研究,每500人中就有1人易患此病。也有研究称,此病可能和基因有关。出汗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专家认为,多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剩。 2.自汗: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这多半因为胃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 3.盗汗:入睡后汗出

8、,醒来就汗止,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汗。儿童盗汗切忌盲目进补 4.黏汗: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 5.黄汗:汗色变黄,似黄表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6.血汗: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7.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

9、。病变见于肺气宣萧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8.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脏腑内伤均可引起头额汗。 9.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百会穴。 10.半边身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11.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津津。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12.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

10、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13.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部有异味汗出。 14.腋臭汗:汗臭如狐臊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三、艾蒿泡脚的几个小验方: 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艾草加盐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四、其

11、他事项:1泡脚后按摩脚底5分鐘再磕脚10分鐘(磕脚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翘起,双脚互相磕打)2.禁忌:发烧、高血压150/90以上,糖尿病、急性传染病应避免筋骨酸痛。3.用艾蒿每周2-3次就好,次数多了会伤底气。泡脚的方法有很多,泡脚的好处也有很多,我们的受益更多。相信我们会长期坚持,一泡到底。附:中医推荐几种比较常用的泡脚方法:一、用醋水泡脚:(米醋或老陈醋100150克)1.可解决脚臭问题,用醋泡脚可以杀灭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脚气;2.可以缓解疲劳;3.可以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增加皮肤弹性;4.能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状;5.治疗睡眠障碍;6.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皮肤,增强血液循环,清

12、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治愈许多慢性病症。二、用盐水泡脚:1.能防脚气;2.使双脚光滑整洁;3.在泡的时候一边按摩足心的涌泉穴,还可以助眠抗衰;4.能预防感冒。三、用姜泡脚:1.防治下肢静脉曲张;2.姜+醋一起泡可以治失眠;3.生姜100g+陈皮20g+薄荷30g,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四、加酒:1.能促进血液循环;2.酒+茶叶/葛根可以除脚臭;3.泡15分钟后,取少许红花油搓揉脚背脚心至发热,可以缓解疲劳。五、加柠檬:1.预防感冒、顺气提神;2.软化角质层;3.消肿(可以用柠檬草或柠檬精油代替),喜欢压马路的MM尤其要留意这个功效哦六、用中药:配方一:当归20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

13、冬瓜仁15克 【极力推荐】1.将所有材料用纱布袋包好并捆紧;2.加足够泡脚的水先浸泡约20分钟后再加热;3.倒入盆中加冷水调和,就可以泡脚了。功效:润肤、保湿,泡几次后能让双脚皮肤变得柔软有弹性。配方二:苦参15克、白矾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蛇床子15克功效:止痒、软化角质,也能改善因为天气湿热引起的脚部湿总数139条第5条药方正名: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感冒合剂药方别名:-点击下项药名,则可查询相关药物信息-麻黄 柴胡 石膏 黄芩 金银花 杏仁药方类象: 茎 叶功用八法: 汗 和剂型: 汤- 简要说明 -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感冒合剂 中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的时候,室外温度很低,而室内由于有暖

14、气、空调等设施,温度比较高,有时候室内外温差能达到一二十度,这样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了寒冷的室外,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 这种寒包火型的感冒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最初因为受寒流清鼻涕,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之后又会变成黄浓鼻涕。这个感冒合剂的方子主要是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候特点和感冒特点的,对于生活在其它地区的患者,要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还是要遵医嘱,另外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用这个方子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银花15g 苏叶10g 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疗效可能更好。 总数139条第6条药方正名: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药方别名:-点击下项药名,则可查询相关药物信息-桂枝 川乌头 桃仁 黄芪 当归 熟地剂型: 汤- 简要说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