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491869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篇一: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讲座稿 永春县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讲座稿 序言(作简单自我介绍) 一、怎样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2、小学英语(来自:WWw.xlT 小龙文 档网: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教学工作计划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3、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要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 二、怎样备课 1、明确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方法 3备作业 4、关于教师用书的使用 5、编写教案 6、制作课件 三、怎样上课。 (一)如何导入新课。 1、英语课的导入必须具有针对性 2、新课的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的导入

2、要有新颖性 (二)导入新课范例 方法一:谈话导入 方法二: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方法三: 音乐导入 方法四:自制教具导入 方法五:表演导入 方法六:多媒体导入 (三)小学英语课应采取哪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视听法 3、交际法: 4、全身反应法: 5、直观演示法 6、折衷法: 7、直接法: (四)上好小学英语课的基本原则 1、教学方法多样化 2、操练形式趣味化 3、评价标准儿童化。 四、怎样做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1、良好的师德是获得学生信赖的基本条件。 2、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和业务能力是做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必备条件。 3、满腔热忱的工作态度是当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保障。 4、注

3、意教师的仪表和行为习惯。篇二:小学英语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所谓的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

4、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为必要条件。平时备课时设计的课堂教学只是一般的教学过程,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的较多,对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考虑得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没有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 1.教学设计目标性原则。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 2.教学设计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任

5、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3.教学设计针对性原则。英语的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小学英语启蒙教学中, “交际”是进行教学的前提。而“听”则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4.教学设计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更具有策略意义,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5.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原则。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

6、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设计课堂活动是为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因此评价课堂活动的好与否,不能看在表面上的活、学生在形式上的动。在低年级教学basketball时,教师让学生拍球比赛。学生动起来了,兴奋起来了,但学生的兴奋点显然已经不在单词的学习上了,而是在拍球的结果上了。这个活动已经脱离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了。所以,应该从质上看,学生从走进英语课堂开始上课到下课他们走出课堂,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学会了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即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如何。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还需注意以下三方面。课堂活动应有足够的语言输入

7、量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输入量。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所以没有语言输入是不可能取得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语言学习为主,但它不能排除语言的习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不能只是本堂课要学习的语言内容、课本中的语言内容。如:课本中的学习重点是11-20的单词以及How many?There are?的句型。假设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如下:由Flash动画引出数词和句型看图片提问回答与数学学科整合,找出有几个图形小组内作一份关于学习用

8、品的调查。整堂课活动不少,有机械性操练,有替换性操练,还有一些简单的运用。但整堂课学生模仿操练的就两句话:How many? There are?教师自始自终输入给学生也是这两句话,那么最好的学生花了30分钟在这堂课中学到就是这两句话。既没有与旧的语言知识整合起来,也没有为今后的新的语言知识作铺垫,这两句句子孤立地重复了整堂课。如果让学生联系学校、班级、家庭的生活实际,学生会有更多话要说,除了用How many?There are?做一些描述外,在说的过程中还能融入他们对学校、班级、家庭的情感。 课堂活动应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一直被视为反复记忆的过程。因

9、此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读、背、做练习。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记忆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智力活动,但它不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提到英语学科的思维,往往想到与数学学科整合。如在学习的数词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题,在学习形状时,可以教学生数形状。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事实,即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包括了各种思维活动,如:分类、猜测、判断、想象等。 就课堂学习过程而言,思维活动的提升可以体现在某个课堂活动上。如在教“city”一词时,可以分以下三步:模仿朗读单词,这时的思维活动是记忆。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城市,“I know?is a city.”这时的思维活动是判断。让学生

10、说出去过的城市,并用一个词说出对这所城市的印象。“I go to Hangzhou. Its a _ city.”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概括了。思维的活动的提升还可以贯穿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如在学习时,可以分为以下几步:学习基本句型:“I ?with my?”看屏幕,说说看到、听到些什么。看表格,说说我们如何感知这些事物。用不同的感官感知事物,得到什么不同的感受。 用不同感官感知同一个事物。观察图片,完成短文。整堂课的思维活动进程如下:模仿替换比较归类演绎猜测、想象。 就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11、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把教学过程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以记忆和练习为主的被动接受过程。它忽视了文化知识与人类及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关联。”只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课堂活动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 英语教学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推进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操练的推进过程。克拉申形象地将此描述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i”时,学习者停留在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i+1”时,学习者既能理解大部分语言材料,又能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活动,贯穿一堂课的课堂活动就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一

12、步步地有效地推进。同样的,这个推进过程可以体现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具体环节的教学中。例如,在教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教师预设的整堂课语言知识最终教学目标是,学生以第一人称用日记的形式描写生日聚会的场面。具体内容如下:“Today is my _. My friends come to birthday _. They say “_” to me. We see some _ and “_” on the birthday cake. I _ a wish. I _ off the candles. I _ the cake. And I _ the cake.

13、We _, _, _ and _. I am so happy.“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安排了下面课堂活动: 学习“party”一词,扩展到“Alice has a birthday party. I go to a birthday party.”篇三:专题讲座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闫赤兵(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设计呢? 教学设计简单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的教学二字不是“教”的代称,

14、而是“教与学”的合称。 今天我们重点围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教学设计是教案吗?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案”,其实不然。从以上分析可知,教学设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准备(备课),因为一般的备课只是教师自己根据直觉和惯例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而教学设计更多关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它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教学设计很重要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的话,实施肯定也不可能成功。因此,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的

15、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分析、设计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设计部分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评价部分主要指教学效果评价,即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三、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 教师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教学目标错位,使得教学活动并没有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支撑作用。 (二)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协调 在听课观察中看到,在有些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实现教师的预设目标,比如进行某个新语言结构操练时,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习得所学语言,甚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就是操练活动的语境与练习的语言不一致。如学习有关饮食的交际用语: I want some? for supper. 结构时,教师从一组食品卡片中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抽取的卡片造句。注意:学生造句 I want? ,但卡片不是学生选择的,这样,即便学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