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49077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阳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本卷为试题卷,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狂野、奔放。当鼓点响起时,我们会被震撼、被烧灼( ),接着,内心会涌起奔腾的力量,情不自禁地伴着铿( )锵的节奏,闻鼓起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B传奇这首歌一经在电

2、台播放,便不由自主,传遍街头巷尾。C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这件事,真的是义愤填膺。D我们枣阳人现在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真有天壤之别。4、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限20字以内)襄樊日报3月30日 3月16日,我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称号。据悉,红嘴相思鸟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名红嘴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种鸟在我市的分布数量约有2400万只,种群密度12.18只/公顷,是分布数量最多的种群之一。其主要分布区域为保康、南漳、谷城三县以及宜城、

3、枣阳两个丘陵市。 5、根据语境并依照前后句式进行仿写,做到句意连贯。(2分)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幽静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6、名著阅读。(2分) 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小说里,叙述了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 。但伟人也是常人,我们在了解了这些伟人具有丰功伟绩一面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采菊东篱下, 。(饮酒(其五)陶渊明)历史上英雄成名也

4、需要机遇,比如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周瑜,于是杜牧在赤壁里面这样感慨:“ , 。”刘禹锡的诗历来表现一种豪迈乐观的心态,如他在秋词里这样写道:“ , 。” 这句诗就是整理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古人用语极为精练,如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概括全面了,而且由景境导出了整理的心境。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0分)8、结合语言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2分)有位同学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你可以这样说来反驳他: 9、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

5、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现在朝阳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使这次活动更加圆满。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分)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调查采访,获取资料:(2分)当确定了活动主题,接下来你们准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更好地获取资料。你认为要搞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一点)(2分) 筛选信息,分类整理:(2分)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节日”,又在搜集资料

6、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春联,但有些春联的上、下联搞混淆了,请你帮忙为上联找下联(填序号):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 备选下联:A、大地歌唤彩云 B、共享锦绣年华C、桃符万户更新 D、喜庆国泰民安成果展示,交流互补:(2分)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就“节日”专题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现在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不超过60字) 三、阅读与欣赏 (40分)(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 1011题。(4分)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7、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分)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二)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12-16题。(10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文中“呜呼”蕴含着整理怎样的情感? (2分)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三)阅读散文鼓韵,完成17-21题。(

9、13分)鼓 韵张春玲 说起敲锣打鼓,不是吹牛,当推我们临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声呐喊,喊出了临汾800人的锣鼓队,人如潮涌,阵似排兵,男、女、老、少、壮、鼓、锣、钹、镲、磬。于是,那“咚咚锵锵”的鼓声便把亚运盛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那黄土地铿锵有力的鼓点撼动了整个世界,那北方粗犷豪壮的鼓韵便久久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雄放的黄土高原产生着阳刚气十足的艺术。就像在冷飕飕的三九天喝着65的汾酒,吃漂着厚厚一层辣油的羊肉泡漠一样,临汾人爱听铁板铜琶、高亢激越的窦娥冤、十五贯,最喜欢在拥挤的人丛里,头顶着脸庞已冻得通红的孩子,听那把心房震得咚咚作响的锣鼓。我记着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爸爸流着泪竖着大拇

10、指对我讲:“他的一位英俊而鼓艺高超的兄弟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累断筋骨含笑死去。”我便恨自己是位丫头,便急急地盼着快快长大,去挥舞那扎着红缨缨的、沉甸甸的鼓槌。 鼓声伴着我长大。而在我记忆里敲得最响最热烈最奔放的,要数春节的添岁鼓了。一入腊月,十里八村的人们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共享欢乐。腊月二十三,人们用虔诚的锣鼓送灶;除夕之夜,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总少不了鼓的和鸣;正月十五,锣鼓成了花灯的前奏;直到二十,焰火晚会的礼花总是在欢乐的鼓乐里升腾 我永远忘不了骑在爸爸脖子上,脸儿冻得红红的,在人头缝里看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面:在高跷队、旱船舞的前面,锣鼓在为他们开道(那时你一定得拦住他们的观众堵住

11、去路便是对表演者的最大奖赏了),于是,我看见皂袍束带、头裹纶巾、一身戎装的鼓手们,在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令旗下,风风火火地敲打起来,爸爸说:这一段叫秦王点兵,那一节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不懂。我看见那系着彩绸,一开一合的铜钹,在阳光下,金灿灿,亮闪闪,那清脆声撞击着耳鼓,让人好激动好激动啊。我被那击鼓敲锣上下翻飞的一片红缨牢牢吸引住了。于是,在别人含笑的注视里,我把自己的一双小手拍得生疼生疼。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生长锣鼓的土地;我知道,家乡的锣鼓是鼓林里的伟男!腰鼓虽轻快活泼却失之纤弱;婚丧嫁娶的锣鼓因有唢呐的伴唱又显得凄婉;那银屏上、戏剧里的升堂,会令你想起百姓的冤屈只有故乡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鼓声,让你顿生崇敬,催你奋发进取! 家乡唤春的如黄河涛声一样的锣鼓哟,我为你骄傲!17、通读全文,思考临汾锣鼓的特色,然后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把下面句式补充完整。(表达阅读感受)(2分)家乡的锣鼓,是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 的锣鼓。18、说说第段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支撑第一句话的。(理解文章写法)(2分) 19、第段中写老爸爸讲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材料作用)(3分) 20、请你说说文章第、段在结构上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