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4890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

2、,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2、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获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3、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4、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

3、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2、联系实际于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课时:本组教材计划总课时 14课时。精读课文 4课时略读课文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 2课时 1、窃 读 记教学目标 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妙。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

4、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自学生字新词。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

5、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边默读课文边用“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

6、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

7、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汇报交流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

8、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诵读句子。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尝试分段,体会提炼作者的写法。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板书设计: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教学反思:2、小 苗 与 大 树 的 对 话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

9、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4检查自读情况。(二)精读课文,把

10、握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11、(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

12、录卡。板书设计: 闲书 多看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教学反思:3、走 遍 天 下 书 为 侣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