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876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出师表原文翻译与赏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后出师表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2、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出师表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

3、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写作背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

4、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

5、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七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蜀汉诸葛亮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

6、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南阳,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

7、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 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城。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

8、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篇名为后人所加。 前出师表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后人颇有颖此表为伪作者,但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诸葛恪(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所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似指后出师表而言,又两出师表言辞、情感非常一致,后表当不会为伪作。 注释1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 2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 3孰与:谓两者相比,应取何者。 4惟:助词。 出师表5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9、6并日:两天合作一天。 7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 8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9这两句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10进趋:快速前进。 11高帝:刘邦死后的谥号为“高皇帝”。并:平列。 12渊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 13被创:受创伤。这句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败于楚军,公元前二三年,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市)被项羽射伤胸部:在汉朝初建时,因镇压各地的叛乱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

10、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年在白登山还遭到匈奴的围困。 14良:张良,汉高祖的著名谋士,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平:陈平,汉高祖的著名谋士。后位至丞相。 15长策:长期相持的打算。 16坐:安安稳稳。 17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 18刘繇(yu):字正礼,东汉末年任扬州刺史,因受淮南大军阀袁术的逼迫,南渡长江,不久被孙策攻破,退保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后为豪强笮融攻杀。三国志吴书有传。王朗:字景兴,东汉末年为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孙策势力进入江浙时,兵败投降,后为曹操所征召,仕于曹魏。 19孙策:字伯符,孙权的长

11、兄。父孙坚死后,借用袁术的兵力,兼并江南地区,为孙吴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不久遇刺身死。 20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1殊绝:极度超出的意思。 22孙:指孙武,春秋时人,曾为吴国将领,善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吴:指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23困于南阳: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时南阳郡的治所)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 24险于乌巢: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因乏粮难支,在荀攸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掉袁绍在乌巢所屯的粮草,才得险胜。 25危于祁连:这里的“祁连”,据胡三省说,可能是指邺(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附

12、近的祁山,当时(204)曹操围邺,袁绍少子袁尚败守祁山(在邺南面),操再败之,并还围邺城,险被袁将审配的伏兵所射中。 26逼(b)于黎阳: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死,袁谭、袁尚固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连战不克。 27几败北山:事不详。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今陕西勉县西),与刘备争夺汉中,备据险相拒,曹军心涣,遂撤还长安。 28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与马超、韩遂战于潼关,在黄河边与马超军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马超骑兵沿河追射之。殆,几乎。 29伪定:此言曹氏统一北中国,僭称国号。诸葛亮以蜀汉为正统,因斥曹魏为“伪”。 30昌霸:又称昌豨。

13、建安四年(199),刘备袭取徐州,东海昌霸叛曹,郡县多归附刘备。 31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为军事重镇,巢湖在其南面。而孙吴在巢湖以南长江边上的须濡口设防,双方屡次在此一带作战。 32李服:建安四年,车骑将军董承根据汉献帝密诏,联络将军吴子兰、王服和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泄,董承、吴子兰、王服等被杀。据胡三省云:“李服,盖王服也。” 33夏侯:指夏侯渊。曹操遣夏侯渊镇守汉中。刘备取得益州之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出兵汉中,蜀将黄忠于阳平关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击杀夏侯渊。 34汉中:郡名,以汉水上流(古称沔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 35期(j)年:一周年。 36赵云、阳群等都是

14、蜀中名将。曲长、屯将是部曲中的将领。 37突将、无前:蜀军中的冲锋将士。賨(cng)叟、青羌:蜀军中的少数民族部队。散骑、武骑:都是骑兵的名号。 38图:对付。 39夫:发语词。平:同“评”,评断。 40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阪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 41拊手:拍手。 42以定:已定,以,同“已”。 43本句指刘备遣诸葛亮去江东连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 44本句指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势力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后来攻下成都,取得巴蜀地区。 45授首:交出脑袋。参见前注33。 46关羽:字云长,蜀汉大将,刘备入川时,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他出

15、击曹魏,攻克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孙权趁机用吕蒙计谋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47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归(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被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坠,喻失败。 48曹丕:字子桓,曹操子。在公元220年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 49逆见:预见,预测。 50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 51利钝:喻顺利或困难。 52睹(d):亦即“逆见”,预料。 (53)思维北征,宜先入南: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一顿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译文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虽然他知道我去征讨曹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