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873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杨蕾).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构建了目标框架,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的具体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体育学科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将其他学科与体育进行融合,搭建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新桥梁,发挥学科的协同作用,让它们为体育学科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以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关键词: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学科整合前 言学校课程对于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个学科的结果,

2、也不是各门学科的作用相加的结果,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新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强调:体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地进行学科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体育与德育的整合体育既是科学,又是文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和人文精神传承,品德教育的全程介入是必不可少的。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活动的范围较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共同制

3、定课堂常规。同时应明确指出:课堂常规必须是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遵守。例如:提前23分钟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穿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练习时按顺序;遵守比赛规则等。这样,通过教师的身教言传,学生在长期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就养成了服从命令和听从指挥的习惯。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很多,有的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有的则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并付诸实践。例如:队列练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来督促学生,让他们认真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动作。此时,

4、教师可扮演军官,运用游戏“抓不会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的人来了”,以实际行动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又如:上提高投掷的准确性这一课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投掷沙包,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把它设计成“投弹炸敌人”游戏,在标志线上放置“敌人”头像,学生则兴趣盎然,让学生沉浸于角色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利用教学比赛和集体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比赛和集体性的自主活动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要面临一个为集体争荣誉的问题。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即时教育。例如:小组间的三人篮球赛,除了要求

5、主力队员为小组争荣誉外,还应要求替补队员和啦啦队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告诉学生:为别人喊“加油”是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在比赛中各小组可互派裁判,要求他们做到:认真、公正、准确。教师要及时肯定裁判的判罚,以示诚信。同时教育每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二、体育与智育的整合 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进行智力活动条件,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1、在体育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注意和回忆力。体育与数学也有着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教学中也需要数学知识的融入,尤其是在趣味报数和趣味队列练习中,更是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例如,趣味报数中的单、双数报数、倒

6、报数、倍数报数;趣味队列练习中的三角形()、菱形()、圆形()等图形走的进行,都得以数学知识为前提,否则无法进行。尤其是,有的数学智能题直接可以成为体育教学中的“游戏”。例如,一年级数学创造(下册)中的14课火柴游戏、15课勤动脑、巧动手这两课,它们都是以火柴棒为基础进行图形变化的智力题,教材中提供了“数学题、倒三角形、鱼形、不规则正方形、三角形组合等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原封不动地搬来,作为一年级游戏教材“组画游戏”的雏形。由于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利于学生进行图形组合、变化,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把课程标准中的“

7、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实现各教学目标做好铺垫。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欢乐的游戏总是让学生充满激情。例如:在做“找朋友”的游戏时,以往都是教师直接喊数字(2、8、4等等),为了改变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教师可采用简单的算式来代替。如(1+3、32、5-2等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如:在接力跑的比赛中,可在终点线上放置若干个呼拉圈,到线后的同学必须根据圈内的偏旁部首进行组字活动,看哪组完成的最好。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2、在学练过程中发

8、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没有做硬性规定,教师可结合自身和地方的特点,自主选择教材。而我们有一些传统教材内容不能适应课改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改造”。一方面改造传统的教材内容结构;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源,挖掘生活中其他学科的教材,融入体育学习中。语文学科在进行体育情境教学、主题教学时,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进行教学融入时需考虑:选取的课文内容最好是学生喜爱而且有趣的本年级本学期的课文,这样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内容中的情节与体育教学或游戏相结合;选取的课文内容情节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选取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想象的课文内容,便于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游

9、戏中进行发挥创新;教师在讲述课文内容情节时,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儿童化,尽量能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语言)童话意境、故事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在融入生动的语文时,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要强拉硬套,应从教材教学需要出发,拉近体育与语文的距离,不要为了融入而融入,要找好学科之间的切入点,而不是从语文课文中选取体育教材。在一、二年级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课文内容,可以融入体育教学中。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提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和青蛙五种动物,当学生学完这课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和一年级教材中“模仿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此教材提到了蜗牛、鼠、牛、兔、马、鸡、

10、青蛙、孔雀八种动物),对它们进行了改编和整合,上了一堂动物模仿表演运动会的主题课。此课以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内容为起始点,在课的开始环节先让学生齐背课文以此引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散,引出四个小主题(动物形象模仿赛模仿动物走模仿动物跑动物动物接力赛),再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由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以这篇课文内容为主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编,学生们上得兴趣盎然。现行的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还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改编、创编游戏活动和布置游戏场景。例如,我结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自选商场内容和教学需要,创编了一堂以课文题目自选商场为主题的综合素质游戏课。在这堂课中,以

11、课文自选商场内容为游戏背景,把跳绳接力赛、投沙包、长短绳记数赛、自由滚翻、投篮比准等游戏活动作为商场中的“货物”,各组小组长当超市售货员,由学生自由挑选自己喜爱的“货物”(游戏),每隔57分钟的时间退还“货物”,并可以再次选购新“货物”(游戏)。整堂课采用了一年级学生喜爱的“过家家”的形式进行,学生们各自有自己的角色,各个都玩得十分投入,而且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达到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成为一名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

12、尽情的交流、探讨、最后找到答案。三、体育与美育的整合体育教育不仅为审美教育创造物质条件和基础,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审美教育的参与。1、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美和教法手段美,让教学活动成为审美活动体育课因为开放性、互动性强,其榜样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体育教师应以整洁大方的穿着、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给学生以美好的感染。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注意新颖多样,要有趣味性。例如:队列练习或徒手操队可采用“ 十”字形、圆形或正方形。而放松时则可以让大家坐于地上或背靠背、面对面坐成一个圆形。这样经常变化形式,对小学生而言就能起到学而不厌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2、结合场

13、地器材的布置进行美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的“硬件”。把场地设计的美观、线条清晰,器材布置井然有序,就能给学生以美感。体育与美术在教学上也是一个教学近邻,我们体育教学在进行教学场地和游戏场地设计时,都需要美术这一学科知识的帮助与参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融入时要考虑:游戏头饰的人物、动物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最好采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动物,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这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练习兴趣;场地的图形设计应简单、有趣,便于练习,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游戏场景地设计要注意游戏的连贯性,在设计游戏用具时,要考虑教具的利用率

14、,尽量能多用几次,发挥游戏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布置的游戏场景尽量要与当时的季节相符合,便于学生把自己生活经验、知识与教学相结合,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除了注意设计合理外,还要注意整齐、美观、有吸引力。场地上画的线要直、圈要圆、点要正,让人一看就产生美的感觉;同时还要结合教材需要,把练习场地设计成不同的图形,如,“8”字形、“”字形、“+”字形等等,再配上五颜六色的小彩旗,使学生一看就能产生练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而这都需要体育教师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美术的运用能力。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如果体育教师能结合游戏内容,在课前画上一些“小道

15、具”来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和游戏效果更是不同。比如,我在上一年级教材“各种姿势的自然走”这课时搭配了一个自创的游戏教材“炸碉堡”。在课前事先把四个纸箱画成四个“小碉堡”,而且还在碉堡门口画上了四个站岗的“敌人”,把它们提前布置在游戏场地。为了能增加游戏趣味性,又在四个“小碉堡”周围35米远处插上12幅不同姿势逃跑的“敌人”,让学生在炸完“小碉堡”后,再去炸逃跑的“敌人”,同时我还配上了枪炮爆炸的音乐增加游戏效果。当教学进入这个环节时,学生们一进入游戏场地立刻被我布置的游戏场景所吸引,有的学生刚进入场地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老师,今天咱们玩什么游戏呀?”学生们的练习兴趣被我布置的场景充分调动起来。游戏开始时,学生在录制的枪炮爆炸声中“忘我”地玩耍游戏,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激发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离不开美术的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去,让学生结合教材、游戏内容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单的头饰、学具等学习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美术知识去帮教师布置教学场地和游戏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