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48620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子衡《成长》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四年级教学形式讲读课教 师麦子衡单 位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课题名称成长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进入中年段,学生理解课文与自学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逐步掌握。读中体会与读中感悟的能力加强。但是由于可能内容牵涉到“成长”比较内涵的理解,所以,要针对孩子们的理解层次去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

2、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二、过程与方法1.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知识与技能1.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2.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成长”。 1.观看视频(竹子、人的成长),再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成长”,理解“成长”。 3.(课件)引出本文主人公约翰,一起走进他的成长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

3、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抓关键词句来概括)。 一个名叫约翰的意大利小男孩,每次来“我”工作的面包房时,只_买_。虽然他很想_,可却从不多花钱买。后来“我”发现他每月给人_,获得_。最后“我”恍然大悟:_。 三、品读文段,感悟“成长”。 1.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理解“恍然大悟”。 3.小结过渡: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领悟,不断成熟,小约翰的父母是怎样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让他利于更好的成长呢?让我们走近小约翰吧。 4.学生默读1-6自然

4、段,找出描写约翰的语句,同位交流:约翰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5.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品读句子: (1)预设句子一: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预设句子二: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身上只允许装两元钱。(语言训练:由“盯”拓展词汇: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3)预设句子三: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语言训练:揣摩约翰心理,体会他的内心想法,进行说话训练。) 四、体会写法,仿写练笔。1.

5、体会文章独特的写作方法。 2.让学生摘抄描写外貌的句子。3.即堂仿写,抓住身边的某位同学的外貌特征进行练笔。4.交流练笔,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五、课堂小结,设置悬念。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推荐阅读:乌塔爸爸错了等相关书籍。板书设计 忽闪忽闪11成长 忽闪忽闪地盯 闪了又闪作业或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推荐阅读:乌塔爸爸错了等相关书籍。自我评价成长是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在教学时,觉得难度最大是:本文叙事性强,必须避免把课讲成满堂灌。所以,我备课时抓了主线去备课,那就是课文独特的人物描写手法。作者重点写主人公的眼睛。我们可以通过三次的眼睛闪动变化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与成长历程。授课时,我指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并抓关键词句进行阅读理解,并让他们谈谈:“你觉得约翰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通过这个总问题,带出作者对约翰三次的眼神特别的描写之处,希望学生能从眼神描写的细节看出约翰的成长瞬间的成功。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由于指导学生感情读取体会时间过多,导致在25分钟的赛课时间里不能完成三个眼神描写的品读。个人觉得以后教此类课文要调整教学的思维:以读为本是很重要,但读后思考并表达也很重要。不能在堂上只追求读得投入,还要追求读得有品位。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