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48573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作者:李太民 单位:西安市高桥中学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 基础教育必须强化人文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

2、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利用现有中学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所得撰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第一、寓教于形,运用生动形象的历史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精神享受,借以实现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功能。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学生往往铭刻肺腑,终生难忘。作为中学生,特别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从心理上看,他们对历史知识最广泛、最迫切的需要层次,乃是精神享受。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人类社会蕴藏着多少政治风云、战争壮景、英雄豪杰、奸臣凶顽,无数善、恶、美、丑的

3、故事交织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喜怒哀乐的活剧。而无论它是喜剧还是悲剧,无疑都具有极强欣赏价值。人们不是常被历史剧、历史小说连播节目吸引如痴如醉,而不自觉地接受了教育吗?因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补充那些能强烈地表现人类美、丑、善、恶的历史材料,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语言为手段,寓教于形。如讲“南京大屠杀”,为揭露日本法西斯极其野蛮和残忍本质,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南京大屠”相关影视和图片资料,并运用悲愤的语言,创设日本法西残酷屠杀我国人民的历史情境。这样,日本法西斯肆意践踏国际法、凶残暴戾、人性泯灭的本质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挥之不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日本法西斯的憎恨和立志报国爱国热情

4、。 第二,以情育情,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使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生心灵中内化、升华。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炽热的内在活力,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不佳。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史料,只有通过情感的门户,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达到内化。由于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必须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正负,旗帜鲜明地显示:或爱或憎,或歌颂或批判,或赞赏或讽刺等不同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恰如看不见的清泉,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产生情感共鸣。当然,这种建立在直观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

5、情感,往往是不稳定的,故教师还必须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使学生在感性中所激发的情感,在理性认识中得以稳固、升华为情操。如讲军的战略转移,为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我抓住红军强渡大渡河、翻越雪山和过草地三件大事,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刻感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团结一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勇气概,战胜大渡河的险恶、雪山的高峻严寒和草地的荒凉泥沼,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世界历史壮举。并以此为契机,展示出问题:“你对红军长征有何感受与启示?”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于是,学生互相畅谈自己的感想和认识

6、。有的说自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不畏艰难和牺牲的精神”;有的则表示“革命先辈创业的不易,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凡此种种感受和认识,其人文素养教育效果,是教师简单讲授和灌输不可比拟的。第三、联系现实讲授历史,满足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日常生话、学习、思想上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历史知识活化为学生认识现实的手段。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关心现实,且有不少疑虑。因此,教师运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忽略学生思想“热点”和社会问题的“热点”,不能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教育内容归结为一个个简单的施教模式,而应联系现实。从历史的角度帮助学生释“疑”。因为学生若不能运用历史知识

7、、观点看待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习的欲望就会大大减低,甚至会把历史科学看成“无用”。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联系现实讲历史呢?我认为,联系现实讲历史,应主要抓住那些与学生思想“热点”和现实问题“热点”密切相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实行重点突破。如讲“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讲“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联系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战的矛盾和战争,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分析其历史渊源;讲“美国1787年宪法”和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既要恰如其分评析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又要在分析其 “人权”、“民主”、“自由”的本质基础上,透视美国当前用“人权”、“

8、民主”干涉他国内政和颠覆他国政权。第四、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强化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历史人文素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历史课堂教学。因为,历史课堂教学因课时和教材的束缚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史教师应有计划、积极主动地开辟第二课堂,多途径地强化历史人文素养教育。我的做法是: 1、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中接受历史人文素养教育。 在历史课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功效。如:为配合中国古代史的“原始社会”部分的教学,我与学生一起编演了传说中的英雄历史短剧,让学生们扮演黄帝、尧、舜、禹四位传说中的英雄。通过他们的言行,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我们祖先同大自然斗争的艰辛和的高贵品行尧与民同甘共苦,舜是孝与德的化身,禹公而忘私,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参观历史遗迹、遗址和文物,让学生在感受历史过程中,自觉接受历史人文素养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把学生带到现场进行教学。在我们西安就有这样的场所。如半坡博物馆、八路军办事处、秦兵马俑等。把学生带到这一个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通过自己观看和听介绍,使他们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憾。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难以忘怀,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将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