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4767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HCl=NaCl+H2O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H2

2、SO4+CaCO3=CaSO4+CO2+H2O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呼气时,瓶2长导管内液面上升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推断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3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铕原

3、子中的质子数为63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可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m=nBm=n-xCm=x-nDm=n +x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了-分 子很小B夏季在公园里闻到陈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储存在钢瓶中-分 子的体积变小D酒精温度计遇热温度计内液柱上升-分 子间的间隔变大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

4、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富氧空气(通常指氧浓度大于40,医学专家推荐长期氧疗的最佳浓度为2235)时,会发生氧中毒现象,这里的“氧”指的是A氧气B氧化物C氧原子D氧元素8正确量取47.5mL的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5mL量筒 10mL 量筒 50mL量简 胶头滴管ABCD9规范操作才 能有正确的实验现象或结果,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吸取液体B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检查装置气密10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我能为可燃物助燃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时我能用作人工降雨C氧气:食物的氧化变质有我的原因D二氧化碳: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5、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按要求书写化学符号。(1)2个氢原子_(2)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3)空气污染物中的单质_(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5)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生热点燃红磷而使火柴梗着火。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如图A-E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为完成如图甲的实验,收集氧气最好选用_(填字母),写出甲中化学方程式_。(3)若用图乙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

6、分)13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用百分比表示)。(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填字母序号)(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性质。(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利用的是_。(选填)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C沸点的不同D化学性质的不同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_;b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搭建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选填“前”或“后”)放置。II从反应后

7、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得到二氧化锰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请填写编号)洗涤 过滤 烘干 溶解(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编号)。(4)选用F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也可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为_。(5)选用C装置,将一定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t/s总质量m/g5049.048.147.346.846.8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I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

8、是_;II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列式计算)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16自然界生命体的有机物组成除C、H、O外还有其他元素,如藻类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106H

9、263O110N16P)的组成中就含有N和P。其中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1)写出丙氨酸的化学式_。(2)丙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的质量比为_。(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0.1%)(4)890g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设计方案不可行,因为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错误;B、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CaSO4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从而反应不能长时间的进行,错误;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

10、正确,正确;D、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错误。故选C。2、C【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选项正确;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故选项正确;C、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瓶内压强几乎不变,瓶2长导管内液面不变,故选项错误;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选项正确。故选C。3、A【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

11、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铕属于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选A4、D【解析】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 +x。故选D。【点睛】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5、C【解析】A、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了-分 子很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夏季在公园里闻到陈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酒精温度

12、计遇热温度计内液柱上升-分 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A、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铁柱磨成针是铁被磨损,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野草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风吹花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C。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7、A【解析】由题意可知,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富氧空气,即氧浓度大于40,可导致氧中毒现象,故这里的“氧”指的是氧气。故本题选A。8、A【解析

13、】5mL、10mL量筒量程过小,应选用50ml量筒,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故选A;【点睛】量筒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9、B【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A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不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放少量水,防止高温生成的熔融物炸裂试管,故C正确;D、把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故选B。10、B【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详解】A、为可燃物助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A错;B、变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