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7523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电针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98 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3 例)和 对照组(35 例),其中治疗组取蝶腭神经节、鼻三针(印堂、迎香、上 迎香)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 【结果】治疗组 近期总有效率为 8889%, 远期总有效率为 6508%, 优于对照组的 7714%、 5143%(均) 且治疗组中,不同病程的患者其疗效亦有显著 ;性差异()【结论】电针治疗 PAR 疗效优于口服西替利嗪 。片。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针灸疗法;穴,印堂; 穴, ;迎香

2、;穴,上迎香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是一常见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鼻 塞、喷嚏、流涕为主症,其患者往往病程缠绵,经久难愈。笔者根据 近年研究的心得,重点选取蝶腭神经节等鼻腔神经反射区邻近穴位为 主治疗 PAR,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共 98 例,均为 2002620032 的本院门诊患者,经 我院耳鼻喉科做变应原皮试, 1997 年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及 按疗效评定标准纳入观察。病例按来诊次序以简单随机化法随机 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即电针组)63 例,男 30 例,女 33 例,年龄最 1小 7 岁,最大 65 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3、15 年;对照组 35 例,男 16 例,女 19 例,年龄最小 8 岁,最大 64 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16 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以华佗牌不锈钢 30 号毫针进行针刺。 主穴:印堂、迎香、上迎香、蝶腭神经节。配穴:肺俞、脾俞、肾俞。 其中,蝶腭神经节自下关穴前的弓形凹陷中央下进针,针尖斜向前下 方,使患者同侧面部产生剧烈电击感或鼻内有喷水样感觉为最佳。迎 香与上迎香相互透刺,得气后主穴用 G6805 型电针机通电,仅以捻法 手法隔 10min 行补法 1 次。每次留针 30min,10 次为 1 疗程,

4、疗程结 束后间隔 2d,然后开始下一疗程,共观察 3 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日 3 次,每日 3 次,均于饭 后服用,疗程及疗程数与治疗组同。 1 3 疗效标准 对照文献 为了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疗效,应进行症状 ,分级(表 1)和体征分级。 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 中鼻甲粘膜鼻肉样变,鼻肉形成,记录为 3 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 底)紧靠, 下鼻甲与鼻底之间尚有小缝隙, 为 2 分;下鼻甲轻度肿胀, 记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为 1 分。表 1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分 2级标准(略)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合,按下式计

5、算改善的百 分率。 治前总分治后总分 治前总分。其中为显效,50 为有效,为无效。疗效评定分近期和远期,近期 疗效在治疗结束时评定,远期疗效在治疗结束一年后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 t 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表 2表 3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比对 照组为好, () ,表 4 结果显示,病程分别为 2 年内、25 年及 5 年以上患者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 ,说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与其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病程越短,其疗效 越好。表 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略)表 3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例(略)表 4 治疗组不同病程与近期疗效关系例(略) 3讨 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个疑难顽疾。现代医 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控制和免疫调节。但临床 证明疗效均不甚满意,且大多方法均不甚满意,且大多方法均疗程长、 副作用大。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抗组胺药,西替利嗪为第二代抗组胺药, 疗效相对肯定,故选其为对照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