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5.18KB
约6页
文档ID:550474117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1/6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µ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刻度尺的规则为:(1)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 刻度尺要放正,零刻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3)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 时间的标准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和(分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4、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或停表)秒表或停表的表盘是由两个表盘构成,从小表盘中读出的数据的单位是(分),大表盘读出数据的单位是(秒)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的限制)、(测量方法的限制)、(人的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我们描述无提示静止还是运动时,往往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参考,那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3、 参照物的选择标准:(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2)参照物不可以选择研究的物体本身,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3)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也往往是不同的(有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参照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5、关于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典型题:(1) (1)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刻舟人为什么没有寻到剑?(2) (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而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那 么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所以找不到剑)3) (2)我家一口井,本在篱笆内,去岁一阵风,吹到篱笆外真实情况是什么?(4) (井没动,是篱笆被风吹跑了)5) 体现出什么物理道理?(6)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井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篱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所以感觉井相对与篱笆运动了,实际上井没动,是篱笆动了)。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数值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公式:v=st,当t相同时,s越大v越大;当s相同时,t越大v越小单位:(米每秒),符号(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从m/s换算到km/h,乘以3.6从km/h换算到m/s,除以3.63、 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大约为33m/s,约是120km/h 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5m/s公路上的标志牌(右图)的含义是:限速60km/h 4、 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5、 生活中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那么利用公式v=st计算的速度,为这段路程或者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6、 S-t图像和v-t图像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v=st。

2、 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管乐器发声的原因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敲击乐器是由(被敲击面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由(弦的振动)发声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3、 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具体的规律是(v固>v液>v气,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4、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当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当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人耳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否则,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1、 音调:声音的高低,例如音乐中的音阶1、2、3、4、5、6、7中音调就是逐渐升高的,通常情况下,女生的音调要高于男生的音调,女高音中的“高”也是指的(音调)高2、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指的是(振动的快慢),大小等于(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时都会发出次声波,狗等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大象也是靠次声波来交流的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蝙蝠是靠超声波来辨别方位和扑食猎物的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3、 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我们日常生活中调节的音量调节旋钮实际上就是在调节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就是(响度)小,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就是(响度)大,平时我们用力敲鼓,也是使声音的(响度)增大4、 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人儿能听见的声音的响度除了和(振幅)有关,还和(人耳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医学上的听诊器就是靠减小(声音的分散程度)来增大人耳能听见的(响度)的5、 音色:声音特有的品质和特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就是靠(音色)这一特性来区分的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子,由于(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6、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第三节 声的利用1、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 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1)打雷预示着要下雨2)工人敲击铁轨查看有没有松动的螺栓3)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探测工件内部有无裂痕4)蝙蝠利用超声波辨别方位和扑食猎物,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原理 倒车雷达也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5)将回声定位原理应用于水下就制成了(声呐),我们可以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 鱼群的位置6)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中的“闻”7)医学中的彩超和B超是根据人体内不通气管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最终获得人体器官的图像3、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实例:(1)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超声波洁牙2)超声波空气加湿器3)医学上利用超声波使药液雾化4)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噪声的概念是(凡是影响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就称为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右图标识牌的意思是(禁止鸣笛)2、我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人耳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大于50dB (影响睡眠和休息)大于70dB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大于90dB (影响听力,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大于150dB (可能鼓膜破裂出血,失去听力)3、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例如:安装消音设备、让正在说话的人闭嘴、写作业的时候将电视的音量调小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建立隔音墙、关闭窗户、关门、安装隔音玻璃,使用隔音窗帘、植树等等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双手捂住耳朵、戴耳塞、戴隔音耳罩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规定标准是:在标准大气压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规定沸水的温度是(100℃),在其间划分100个等份,每一份代表(1℃)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是:(1) (1)使用之前先估计一下待测物体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的位置2) 将温度计放入待测物体中,要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待测物体中),玻璃泡不可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3) 读数时要等到示数(稳定)后读数,玻璃泡要(继续留在)待侧物体中,视线要与(体温计液柱表面相平)4、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使用的液体是(水银)。

使用之前应该甩一甩,且(可以)脱离人体读数,原因是(在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体温计消毒的时候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洗)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 自然界中物质有三种存在方式(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这三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2、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3、 固态的物质分为两种,分别是(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主要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盐)、(萘),非晶体主要有(蜡)、(松香)、(玻璃)、(沥青)4、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2)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3) 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5、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6、 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左下图)A、B、C、D分别是铁架台、酒精灯、烧杯和温度计为什么要采用隔水的加热方式(使受热均匀)试管的位置要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以及(试管中有晶体的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水中)。

7、 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AB段: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点:固态,开始熔化BC段: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或固液混合状态),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所对应温度值是(熔点)C点:液态,熔化结束CD段:液态,吸热温度升高8、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整个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升高9、 晶体与非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