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47407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 部编版三上司马光教学设计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许连春 【教学内容】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设计理念】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瓮救伙伴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三年级的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尤为重要,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与理解。教学上,应紧扣课后思考题的三个目标,一是采用跟老师读、你问我答读,古今对译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停顿,读通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二是借助注释,引导学生学会变通,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三是迁移学

2、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猜读、借助注释、古今对译等多种方法学习其他文言文。【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读好停顿,读通文言文,背诵课文。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初步了解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4借助注释和新主题阅读中的现代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1.读通文言文,读准停顿。2学会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过程】一、以文带文,双篇对比 1.导入新课。师:你见过同一个故事,却有不同的版本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司马光的故事,就有不同的版本。2.自学提示,批注阅读。快速扫读课文中的司马光,然后再速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司马光砸缸,从语言上,你发现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3.小结

3、特点,板书课题。师:一个语言简短,是小古文;一个篇幅长一些,是现代人改编的故事,但是主角都是“司马光”,让我们先来写写这个特殊的姓司马的“司”。4.资料链接,激发兴趣。师:知道司马光离我们现在有多久了吗?(一千多年)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记录在六百年前的一本“古书”里宋史司马光传。【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第一次古今对比读,让学生用扫读、速读的方式,初读感受小古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就是同一个故事,小古文和现代故事也有不同,从而自主发现小古文语言的基本特点: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二、初读古文,读准停顿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畅。2.指名读,正音“庭”“登”“瓮”强调后鼻音。3.多指名几位学生读,发现难读的

4、语句,重点指导读好停顿。(1)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标上停顿符号“/”指导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4.放慢速度,读出节奏。(1)教师指导:读小古文不仅要有停顿,节奏还可以尝试放慢一点。(2)学生放慢节奏再练习。(3)指名读。(4)小结:读古文要放慢节奏,像品茶一样,你才会读得有滋有味,唇齿留香。5.你问我答读:师问:谁戏于庭? 生答:群儿戏于庭,师问:一儿做什么? 生答:一儿登瓮,师问:足跌哪儿? 生答:足跌没水中。师问:众人都怎样做? 生答:众皆弃去,师问:光如何做? 生答:光持石击瓮破之,师问:结果如何? 生答:水迸,儿得活。【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式便是多读。让学生在

5、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反复地、有层次地诵读,从教师范读、听同学读、自主练读等不下10遍的诵读,学生就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特别是你问我答的朗读方法,师问生答,既降低了朗读文言文的难度,又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后续的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埋下伏笔,为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也奠定了基础。】三、巧借注释,尝试讲故事(一)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1.借助注释,说一说自己能理解哪一个句子。(1)出示课文注释,学生说句子意思。(2)例:庭庭院师:谁在庭院里玩?生:群儿戏于庭(3)仿说古文。现场运用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生:群儿坐于室/群儿坐于凳,一师站于地。(4)例:瓮盛物的

6、陶器,口小肚大。A.借助插图:请看插图,你发现瓮长什么样子?B.借助字义:底小口大,敞口为“缸”。结合图片,认识“缸”,区别“瓮”。C.借助观察:正因为是瓮,孩子跌进去才会发生什么?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口小肚大,所以没办法爬上来,就淹没到水里了。2.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众”: 上小下大;撇捺会展;左下人的捺变成点。3.想象画面:众指的是谁?预设:有男孩子、有女孩、一起游戏的小伙伴们。4.字源识字:弃(1)字源解字: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出家门。(2)字源想像:众人干什么?预

7、设:有的 有的(3)字源解情:这跌入瓮中的孩子,就像被弃的婴儿,他在瓮里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着急、难过、紧张(4)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弃”:上小下大;撇折向上;撇竖分开站立。5理解“持”:(1)引发思考:众人虽弃,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是为啥?(2)理解“持石击瓮”。(3)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持”:左窄右宽;右边横间距相等;竖钩挺直钩尖。(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指名说故事,把故事说连贯。2.指导讲出画面感,仪式感。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司马光的故事。一群儿童(三)梳理学习小古文的小妙招:板书: 1.注意停顿有节奏2.借助注释会想象3.变通语言讲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

8、采用借助注释猜读故事,围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语言要素展开教学。先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四、以文带文(一),讲好故事1.自学提示,批注阅读: 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对对读司马光砸缸,在故事中用“ ”画出能解释小古文的意思的句子。2.师生古今对译读,师读故事句子,生对小古文。3再讲故事。 五、以文带文(二),学法迁移1.出示小古文孔融让梨,学生自主诵读。 融四岁,与诸(zh )兄共食梨,融辄(zh)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2.检查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感。3.默读,借助注释,尝试说故事。4.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5.指名讲故事。6.推荐阅读:古时候还有很多像孔融这样聪慧懂事的孩子,如曹冲、王戎等,他们的故事也有小古文的记录,这两周,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小古文100首。【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利用黑板上梳理学习文言文这一语言要素的方法,采用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自主感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当堂进行语言的实践,真正落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