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拔罐簡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7266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血拔罐簡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放血拔罐簡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放血拔罐簡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放血拔罐簡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放血拔罐簡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血拔罐簡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血拔罐簡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 血 拔 罐 簡 介放 血 療 法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 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 ,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放 血 療 法 (一)一、刺血療法源流述要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

2、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 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 ,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二、針具 利用三稜針作為治療工具。現在一般用不鏽鋼製成針具,針尖有三面三稜,十分鋒利。也可以用粗毫針,注射針頭,小眉刀或採血片等代替以放血

3、。三、刺法 針刺前,針具煮沸消毒,患者針刺部位,常規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 持針,左手拏住患者針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須以左手做捏按提拏動作配合,便 於找穩放血點。 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下列治法:1.緩刺:用針緩慢插入靜脈半分或一分深,隨即緩慢放血。適用於肘窩 ,膕窩部等處。2.速刺:用針迅速刺進半分或一分深,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3.挑刺:用三稜針挑破細小動脈,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胸背部和耳後等處。兒童挑疳積也常用挑刺。4.叢刺:用三稜針在某一較小局部,多次點刺使之出血。叢刺多結合拔火罐。5.散刺:用於點刺較寬的面積或循經點刺,結合拔火罐,運走罐等方法,也

4、可以用手拏提點刺部位出血。(豹紋刺)6.圍刺:圍繞病痛區,腫塊四週點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7.順刺:由下向上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點,以除惡血為主。8.逆刺:由上向下斜刺,在針刺前可由針刺點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後針刺,以放邪氣為主。四、禁忌症 針刺放血療法的禁忌症,內經中已有詳細記載。如臟有要害,不可不察; 五奪不可瀉。臨床上對以下幾種狀況,列為刺血禁忌症:1.體質虛弱,貧血嚴重及低血壓者,慎刺。對於飢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 者,宜進食休息,解除思想顧慮後施治。2.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者,皆禁刺。月經期間最好不刺。3.外傷大出血者禁刺。4.重度下肢靜脈曲張者,慎刺。一般下肢靜脈曲

5、張者,應選取邊緣較小的 靜脈,注意控製出血量。5.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者,不要直接針刺局部患處,可在週圍選穴針 刺。6.危重烈性傳染病人和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禁刺。7.動脈禁刺。8.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凝血機製障礙者,慎刺或禁刺。放 血 療 法 (二)五、放血常用穴位與主治 臨床最常用的穴位是:頭部的太陽,上肢的曲澤和尺澤,腰背部的腰俞和腰陽關 ,下肢的委中、委陽和陽陵泉,手背部足背部穴位。太陽 (經外奇穴)取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瘀阻明顯的血絡。主治: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肩 (手陽明大腸)主治:肩關節周圍炎,風濕性關節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曲澤 (

6、手厥陰心包)主治:精神分裂癥,心臟疾病,中暑。尺澤 (手太陰肺)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肩關節周圍炎。曲池(手陽明大腸)主治:肩週炎,關節炎,皮膚疾病。魚際(手太陰肺)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血。少商(手太陰肺)主治:咽喉腫痛,熱病(肺熱)。風市(足少陽膽)主治:急性闌尾炎,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陽陵泉(足少陽膽)主治:慢性氣管炎,精神分裂癥,肝臟和膽囊疾病。委中(足太陽膀胱)主治:精神分裂癥,高血壓,腦炎後遺癥。陰陵泉(足太陰脾)主治:痛經,不孕癥,尿路感染。三陰交(足太陰脾經)主治:月經病,不孕癥,小兒麻痹後遺症。腰俞(督脈)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疾病。長強(督脈

7、)取穴:在尾骨尖與肛門之中間處,取血絡。主治:痔瘡,脫肛,慢性腹瀉。手背部穴位取穴:選取手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陽池、中渚等穴位。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末梢神經炎,雷諾氏病。足背部穴位取穴:選取足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足臨泣、照海、解谿、太衝、丘墟等穴。主治: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節炎。上星(督脈)取穴:從兩眉頭中央向上至額上的髮際邊,再向上一寸的位置(約一橫指)。主治:宣洩諸陽熱氣,鼻衄。攢竹(足太陽膀胱)取穴:由眉頭邊緣往內取,入眉毛約一寸的位置(眉端骨陷中)。主治:目疾,頭痛。少衝(手少陰心經)取穴:小指內側爪甲角旁約一分處。主治:心悶、熱病煩躁不安、中風急救

8、。拔 罐 療 法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拔 罐 療 法 (一)一、前言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

9、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二、拔罐所使用的用具1、拔火罐的式樣: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口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宜為30-60ml或者大一些也 可以,凡類似這樣的小罐均可。2、拔罐用具的種類:竹筒火罐。 陶製火罐。銅罐、鐵罐、鋁罐、角罐。 玻璃火罐

10、:一般臨床上常用。 抽氣拔罐:使用簡便,適合一般家庭使用。三、拔罐法的分類1、依排氣方法分類:火罐:利用燃燒罐中空氣造成負壓。水罐:利用煮沸熱脹冷縮的原理造成負壓。抽氣罐:利用物理方式抽出罐中空氣造成負壓。2、依拔罐形式分類:單罐:以單一罐子操作治病。多罐:以兩個以上的罐子操作治病。閃罐:火罐吸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走罐: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用較大的罐子,罐口須平滑整齊,並塗油少許,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在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留罐:在拔罐時,將罐子留在患者身上,過一段時間再取下。3、綜合運用分類:藥罐:用藥水煎

11、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儲藥液。針罐:針刺穴位上或留針的過程中,在刺的部位加拔罐子。刺絡拔罐: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4、依出血與否分類:乾杯術:即一般的拔罐方式。濕杯術:須先將患處之皮劃破數處,俾血隨吸時而出,即拔巏放血。(虛者禁用)拔 罐 療 法 (二)四、拔罐吸引法(一)、火罐法:1、投火法:將長紙片一張折成 形,點燃至旺盛時,凹面向下,投入罐內 ,迅速將罐口按在所要吸拔之穴位。2、閃火法:將沾有95%酒精的閃火棒點燃,將火燄送入罐內,一閃後即抽出 ,迅速將罐口按在所要吸拔之穴位。3、滴酒法:將酒精一、二滴在罐內中段,再將罐橫倒,轉動幾遍,然後用 火柴點著,迅

12、速叩在應拔的部位上。4、貼棉法:用薄薄一小片棉花,以酒精浸濕,貼在罐內壁上中段,用火點 著,迅速叩上,即能吸住。5、布架法:將銅錢用紗布包上,做成毽子樣,留一寸長,上端沾酒精,點 燃後放在皮膚上,然後將火罐叩上。(二)、水罐法: 一般用竹製之罐子,藥物則對症處方。先將藥物裝入布袋,袋口扎緊,放在清水 中煎煮,待至一定時間後,再投入竹罐,煎煮15分鐘。使用時,將罐子顛倒取出 ,用毛巾折疊數層,緊捫罐口,趁熱將罐按在選拔部位上。注意勿燙傷皮膚。(三)、抽氣拔罐: 目前所用的,乃用一特製有孔杯子,孔內有活頁門,用時將杯叩於患處,以排氣 機或抽氣活塞(手動)排出空氣,將活頁門緊閉,皮膚肌肉自然被吸起。

13、市售抽氣拔罐器五、拔火罐的方法(一)、工具與材料: 拔火罐、鉗子、棉花球、95%酒精、打火機火柴、凡士林或其它油類、紗布、肥皂、開水、毛巾與面盆。(二)、拔罐用具的種類:1、 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乾淨,再用紗布抹乾,必要時以酒精消毒 。 2、 塗上凡士林之類,以便罐口皮膚到緊密結合。(不可用碘酒) 3、 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滿酒精點燃之。(可用另製之閃火棒代) 4、 棉花球或閃火棒用火點著後在罐內側刷一下,很快拏出。 5、 在此同時將罐子立即叩至穴上(越快越好),然後吹熄閃火棒。 6、 拔吸時間:一般以5-10分鐘,但可視情況予以增減(疼痛癥可加長,麻痺癥宜短;腰背部可拔10-15分,胸

14、腹部則為5-10分,額面部則為3-5分) 。 7、 起罐後宜再向局部塗以油類物質。 六、起罐的方法處理(一)、起罐方法: 一手按壓罐旁的皮膚,一手抓住罐子,稍一傾斜,即可取下,切勿硬拔。(二)、起罐後之處理: 如有局部皮膚呈紅紫色而潮閏,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乃正常現象。如顏色紫黑,應以紗布蓋好,以防擦破皮膚。如有燙傷,可以用消毒藥膏塗敷,防止化膿 。如有水泡,用針在泡的底部刺破,去除水液,再用紫藥水或碘酒敷塗,包上紗布。拔 罐 療 法 (三)七、拔火罐注意事項、患者宜以躺臥姿勢,且不可亂動,以免罐子掉落。、罐子宜拔在平坦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有骨頭的部位。常 拔部位:背部、腰部、之鎖骨下部、乳房下部、前胸部。、小心患者在拔吸時吹風、著涼。、切勿燙傷患者。、起罐時不要強力取下,應以前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