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47066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罗维国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七一表彰大会发言稿康县望关乡徐罗村党支部书记 罗维国 (2012年7月)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徐罗人民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关爱,也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今天能在这里参加全市表彰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对我们基层党员的关怀,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借此机会,我谈一下带领徐罗人民开展灾后重建、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经历和感受。徐罗村是一个高半山区村,近年来,我村紧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按照“先修路再建房”的工作思路,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的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对因地震受损的北山公路进行了拓宽、取直、挖边沟等全面整修,使北山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为灾后重建提供

2、了有力的保障。为了使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等特殊家庭能尽快住进新房,村委会主动帮助联系水泥、沙子、钢筋等建材,并发动村社干部、党员和青壮年组成了一支建房“帮建队”,突击帮助特殊家庭开展灾后重建,保证了重建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极大地节约了农户的建房成本,我们花最少的钱办成了“灾后重建”这件大事,而且得到了群众的欢迎。房屋建好了,可是胡乱堆放的建筑垃圾,来不及拆除的危旧房屋,成了地震带给我们的一块伤疤,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0年,村“两委”班子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充分尊重和采纳农户的意愿和建议,召开相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确立了“政府引导、干部协调、村社组织、群众参与”的生态文明

3、新农村建设模式,做到让群众决定自己的事,让群众自己动手美化自己的家园,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环境整治给大家带来的好处,进而养成自觉维护环境清洁的好习惯。通过近两年来开展以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今的徐罗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连着农家小院,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市委、县委的充分肯定,已成为高半山地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在全市进行推广。村庄建好了,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又是村党支部一直思考的事情。这几年,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确立的“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村山地广阔

4、、光照充足的实际,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把核桃产业作为我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依托核桃树“双十”工程,全面落实核桃树综合管理各项措施,积极开展核桃树高接换优和科学化管理,培训核桃树嫁接技术能手60余人,嫁接良种核桃8000余株。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已实现了核桃栽培全覆盖、技术能手家家有的良好局面,预计今年核桃总产量将达到8万斤,产值达80余万元,核桃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且随着幼树不断进入盛果期,这种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花椒、马铃薯产业,种植花椒2万余株,年产量达5000斤,产值达15万元,新建冬播洋芋育种基地300亩,年产量达60万斤

5、,产值达3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保证户均向外输出1个劳动力,每年带回务工收入15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输出,盘活了经济,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树立了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政策再好,没有一个为群众着想、贯彻执行的班子,一切都是空话。”这是基层工作的一个实际,也是基层群众的普遍心声。在担任村支书以来,我一直把加强支部的建设、村两委班子的选拔、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做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障。在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支部严格按照按照村级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的目标要求,在深化“四议两公开”

6、和“3+5”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一诺三评三公开一考核”工作法和民事办理首问责任、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定期组织全村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促进班子团结和工作水平的提高,认真完成全村发展规划和支部发展计划,全面推行两委班子公开承诺制度和村干部坐班制,全面公开党务政务,公平、公正、公开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升高半山地区强党建、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先进样板。回顾徐罗村发展的整个过程,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徐罗村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紧密结合高半山地区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取得了“

7、花小钱办大事”和群众满意、上级好评的双赢效果。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徐罗村地处高半山,交通不便,灾后重建成本大,群众没有较强的经济支撑是不行的,这就得益于徐罗村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输出这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因为政府决策符合群众意愿,广大老百姓的干事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全村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建房、道路硬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拆迁补偿等许多大事、难事,政府部门没有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全部就迎刃而解。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徐罗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两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民主决策,公道办事,苦

8、干实干,清正廉洁,处处带头,事事为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徐罗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五是各级领导关心重视,联系部门全力帮扶。在徐罗村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社农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指导落实;联乡领导带领县委组织部等联乡帮扶单位,经常深入徐罗村,调查研究、走访群众,掌握村情、理清思路、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仅给徐罗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物质帮助,还为徐罗村干部群众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其它地方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狠抓核桃树综合管理,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好农村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抓好各类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群众自身素质。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