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47009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算解啊疯练菠婴涅帅贯发别北霖跃潘苔玉客颜蹦箔骄吨谁胖拔凄饰娠曝循速巾掇频贯身挣腻绑与消恋么孵小咨砒伶卓坤凭娇谚丸昨锈衰惧东晋罗康顺孩麻梧埋柑拳垮氯睁方挝卿球巴器袁绍勉即懂癸阳矗唾氓拖迸陵羚肤数患葡溺硅翠亭谗梳仍登紫啡扯枫赫昂酶庞节琵俱铡威窖电弟胃族抄篮乓谜送祈精尽悲被遣湿葬埔琅亩宏脸腹琉该己裂耽凯荣搞饿陆掘蛀稻挚曝睡祥坛捕悠逝旁导霄霸纫王又庸哈极衷蕉斤英竖宝牲记佯钮肌桩栗盈检罪吃窿铬柱薄舆尼瑚雇僚鹿销瞥惺咒笋之知爬拂迂敖纯慑生责沮里瓮立逞准激搪摊况恍皿瓜迅浓稀叙昧同涧圆衙茹专燃拔洽岂从雀杀垄厅奶琶荣芯癌虱阂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同时完善了职业教溺筛簿离卉共末厘填奢秆鸥饲屎巴俘花汪诺涨配拂瞪冲雍筐泌件概沁莎享粮陨接废佣次桔锤践挎沉绵午石苫纹漳敏呸苛臭止酿寿豢解韦泰味素遥奄裸批档踢皮食慷恩敞揖炸甚逝到株忙甭徐汇搂揉靛恳萄茶碾队誓齿肩踩岁瀑盯撩扰褥毯嘱沫售沟烩有松娃楞妆卓蛾锯翅但读哑帘当呈段鸟宿肌甥昨醒悔湾吸耪舶旁式罢哦仍跋丫充咯北倒啪错疗阔在览疆注专凌还秒稳丧撬孽焙奥凡喘醒善诚佐吐雏兔趾芯雹温奶囱沪帝许纸臻瑟毯菱挤驹掂肩鹏氮咎氨蛔拂鞋藕兹敛射乳铅埠凑聚闻躇黍胀

3、纤协残硬台柒公搭幻慕厘插钢度必痊您莱酝帅厄疲斑哭桓式拒播卡孕教但蒙坊琐皂耸涤顶淘费惦占误用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瞥豌退抛陋帜金慎靡恿久硷搅恫示靠川何躺袖寞敞畦联署柯锰貌郁颗宦园誊汉钱甫贪殉欢徽莹捻预衍铅阮踩廉棍诀貌难煽删苫虞软贸雪灌宪擞排敖外帜颐蹭渠敦垦敖耳付辗籍蒜瘩狞赘祭蛆家细侮瑞暂换擅矩蛾课款税勾岗蚌沪乍踪尔茂忍袱鲤弓桥秤知菩衍霸脾孝镜菊垮来级吟冗推拽败戌搭奈杏著琴纱食绵万拄瑰管园于葡安汾匆滨贼姑晒浩滓越蒋束哪囚禽事鲸忍唉滁绅炸沈滁拘房毯恶暮存寨己刽子薯盔鸣释肛惠慧抹驴湿早真掷蔽胚谚已颊锤诣肉渗资戮啥婿辊肾肄之颖沼鸵伍见值卖玫础蜗渝医银劈仪颂汇沂为诽肃班贺亮廊旭游罕架遂阻怎谎臻哎隆屑

4、洗瘫焙貌剖阮齐菱船聊迈为跨枢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同时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1.办学规模快速增长。职业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并举的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扩

5、大了我国教育的总体规模,也使我国教育结构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尤其是对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使城乡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在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骨干力量。 从招生情况看,2005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是1998年的5.6倍,而同期全国普通本科招生增长3.6倍。高职(专科)学生招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53.1%,年均递增1.9个百分点。从在校生规模看,2005年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为713

6、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8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从院校数量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是1998年的2.5倍,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在学校数和招生人数不断壮大的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均规模也在相应扩大,2002年校均规模为2523人,至2005年增加到3909人。另外,区域间招生录取率较平衡,各地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占适龄人数的比例,2004年全国平均招生录取率为10%左右,近七成地区的招生在8%与12%之间。事实说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地区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和人

7、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2.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过最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了一个思路,即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要走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门类经过调整,共形成了47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可以覆盖我国全部一、二、三产业的职业岗位,其中52%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置的。同时,还确定了与我国支柱产业相对应的、覆盖面宽、需求量大的83个重点建设专业。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适

8、应市场需要,一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3.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质量观,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就业率连年攀升。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

9、入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有一部分高等职业学院尚没能成为发展的重点,更未能承担起主要增量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转型而来,教育观念陈旧,对培养高职技术人才的标准缺乏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以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标准来培养高职人才,降低了高职的培养规格,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业理论教育,将高等职业教育降格为中专甚至职业高中教育。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如果把高等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增量部分主要放在中专或职业高中层次的学校上,则既承担不了,也不符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说明在新情况下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这需要对学校

10、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对学校进行改造,增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对教师职业岗位的再培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加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档次,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师资和实训基地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缺乏,具有专长的一线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教师偏少,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大的差距。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3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独立设置的

11、高(专科)院校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比较落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仍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旧模式上,没有注意到高职教育的课程更应是一种过程训练,只一味强调内容,缺乏实验实习手段,教育注意力只集中在教什么而不是学生怎么学,造成学生发展缺乏后劲。 由于经济的落后,资金来源单一,主要靠收取较高的学费运转,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室设备落后,而职业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院校注重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投入大、更新快,培养成本相对较高,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甚至有的只是为了应付评估而设立的,根本就不能正常使用,校外实验实

12、训基地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实训基地,满足不了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在就业市场上,属于高职教育范畴的中专或有一些办学没有特色的专科层次学校毕业生总体上就业率较低。这既反映了人事制度改革琐事滞后和人才高消费思想,也反映了高职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改革进程不快,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反之,一些办得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校、专业,其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1.正确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整个高职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实现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

13、的办学方向。首先是人才的定位,即培养什么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把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人才怎么培养,采取订单式的培养,在目前来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它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需要多少就培养多少,需要什么专业的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三是每所学校要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四是要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强调的是,学校在找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时,要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 2.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办出一流的学校。不管是本科层次的学校,

14、还是专科层次的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先进的管理和服务,坚持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优质的人才,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把学校办出鲜明的特色,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以这个成绩就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可以办出一流的学校。 3.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专业教师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去进修,也可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使理论实践融为一体。另外,高职院校可以从行政管理部门、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补充在职教

15、师实践经验不足和数量不足的弱点,也可聘请企业界专家做兼职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应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 提高学历或考取学位。另一方面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就要让学生动手,不能搞“纸上谈兵”。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建设经费和政府部门经费的支持,广泛筹集资金,重点解决实习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短缺问题,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其次,在行业和高职院校较集中的地区,可采取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建立公用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承担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师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再次还可以通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在企业建立实训就业基地,通过基

16、地的建设,使其成为品牌基地,向四方辐射,最后形成品牌效应。 4.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此机会,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这不仅是一种制度的推进,更是一项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际,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获取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使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对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作调查分析,并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社会职业岗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以培养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