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6832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摘要】 新授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创新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并经过不断地强化和训练,增强其创新能力和意识;本文根据作者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六种策略:一、鼓励直觉创新,二、勇于抽象概括,三、勤于动手实践,四、变换思维角度,五、善于归纳类比,六、组织建模活动。 【关键词】 新授课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新授课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个学期九十课时 ,至少有七十课时的新授课任务. 新授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复习课的效果,

2、影响到学生认知构造的建立.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在新课程标准已经着手实验的今天, 为了让我们的创新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更富有实效,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新授课的意义. 研究其教学方法 再次审视以往的教学观念. 以其提高教学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1.1 传统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轻视新授课引入的现象。有的教师只布置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根本概念课前或者上课前几分钟,对这些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作用如何,对其所蕴涵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不作讲解或引导,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定理或公式,接下来就是套公式操练。也有的教师,干脆不要求学生自学,一上课就说,这几个公式定理就是今天要学的,

3、然后开场各种各样的变式练习。完全怱略了公式定理产生的背景,怱略了新知识的开展衍生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怱略了学生求知、求真的人性需要,把学生看成一部纯粹套用公式定理的机器。 1.2 新课标的新理念 新课讲授是一种教学活动. 就应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课讲授应为“培养目标效劳。表达“五提高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应培养学生“一精神三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开展。因此,在新课讲授活动中,应转变教学的观念、表达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授课上,师生关系应表达“四者、两点、一关

4、系即教师是新课导入的引路者、是学生思维开展的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新授课应以学生的开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整个新授课的教学活动中,应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创新理念下新授课模式和构造 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 以其到达“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的理想效果。新授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起点型新授课。每个篇章的第一节,容往往是全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或

5、在初中教学中提及但未作深入研究的。教学策略以从实例中归纳新知为起点,以练习稳固为主题,以达开展稳固为目的。 2.2 开展型新授课。一般是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容与以前有一定的连贯性,但却是从另一个较新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和事物的。教学策略以衍生知识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稳固同化为目的。 2.3 深化型新授课。是承接上一节课而展开的新授课容,是对概念的深化、理论的细化、公式的特殊化而进展的。以变形训练为主旨,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2.4 应用型新授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须用专门的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大类,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处理,需要进展专门的介绍和研究。 2. 5 新授课的构造 新

6、授课的构造图如下: 对于新授课,在提出创新开展的同时,还应表达如下要求: 概念引入过程的直观性和可授受性创新是自然的 数学概念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从现实模型或实例直接反映得来,也可以在一些相对具体的概念的根底上经过屡次抽象、概括而产生和开展,而人的认识首先是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应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提出与本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较强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具体的、直观的问题进展观察,体验。由感觉过度到知觉。 概念提炼过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创新是深刻的 对一类事物的多个对象进展观察、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出每个对象的各种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各个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由知觉

7、到达表象。 概念定义过程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创新是科学的 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抽象、概括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并尝试修改补充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表达、形成简明、准确、严密的定义。 概念稳固过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创新是可持续开展的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区,“最近开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区最近开展区未知区 人的认识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概念教学也是如此。数学概念的发现和开展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正确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提醒概念产生的规律性创新是可以学会的 在前

8、四次细化的根底上,要向学生说明这四个属性的共同特点,总结经历,归纳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到自己获得开展和提高的方法,以到达量变到质变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 新授课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策略一 平淡之中显神奇,直觉创新占第一 数学家在细致地观察、研究了现实世界中物质的量与量的关系后,发现了许多精妙的结论-数学定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定理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体验探索的艰辛和乐趣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直觉性思维在提示数学定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集中研究*类事物的数量间的在联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认识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主动积极进展科学探索的良好途径

9、和策略。 案例1 分类计数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 这是一个起点型新授课模式:师生共同探究-提升-应用稳固。教师用章头图的实例引出本章研究的主要对象,并给出以下问题投影例1 例1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则,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学生1:3+2=5。有5种走法 教师:好!方法很直观嘛。那就再来看一个问题投影例2 例 书架上层有5本不同的文学书,中层放着3本不同的工具书、下层放着不同的6本教学参考书,从中任取一本书的不同取法种数有多少. 学生2 :5+3+6=14 有14种取法 教师:完全正确。解决两个问题,我们采取

10、了一样的方法。则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在哪里呢. 学生3:例1中乘坐任何种类的*一班车,都能完成任务,到达目的地。例2中取任何种类的*一本书也能完成任务。两题的共同点是选择任何种类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到达目的完成任务。 教师:精彩。分析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这一规律呢. 学生4 :完成一件事,有几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中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的方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使用每一类方法中的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是所有方法数的和。即m1+m2+mn种方法。学生鼓掌 教师:棒极了。比课本上的定理还详细。真是太好了。则,我们把刚刚得到的这个结论叫

11、做什么定理好呢. 学生:分类计数原理。 教师:为什么说是“原理,而不叫“定理呢. 学生:因为结论很直观,不必证明,也不太好证明。反正是正确的。 教师:说得有道理。则这个原理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学生:使用每一类方法中的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 教师:很好。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投影例3 例3从甲地到乙地。先乘火车从甲地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则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教师:此题与例1是否一样。 学生5:不同。 教师:有哪些不同. 学生5:条件表述差异很大。 教师:具体有哪些差异呢. 学生:例中,从甲地到乙地,可以直接

12、到达,可以一步完成,只是交通工具不同而已。例中,从甲地到乙地,需要经过丙地的中转间接到达,也就是说要分两步走。 教师:则例的计算方法会怎么样. 学生5:与例不同。这里的方法是32=6种。 教师;方法也不同啊。下面,为了探索其中规律,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投影例4 例4在例2中,如果从中任取3本书,其中文学书、工具书、教学参考书各一本,则不同的取法有多少钟. 学生6:536=90。有90种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6:先取文学书和工具书:每本文学书都能和3种工具书中的任何一本搭配,所以, 有53。15种取法。再取参考书。这15种取法中的每一种取法又能和6本参考书的任何一本搭配。

13、所以,156。90种取法。 教师:分析的相当精致。则你能总结这类问题的处理规律吗. 学生6: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方法数是 m1m2mn. 教师:对。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把它叫做 学生:分步计数原理。 教师:以上两个结论是计算方法个数的最根本原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分类还是分步。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区别“分类和“分步。如何使用这两个原理 其后例举几种典型的例子用于讨论, 选取组员问题 最大信息量问题 投递信件问题 多项式展开后的次数问题 自然数配对问题 正约数个数问题 升位问题。 策略二 由

14、表及里抓本质 抽象概括再创新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诸如“充要条件、“三点共线、“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向量的数量积初学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假设深入或用于解决问题。学生却不太适应,漏洞百出。究其原因,是对概念的本质认识缺乏,对与之相关的概念缺乏联系所致。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联系,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性非常必要。 案例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教师 :今天是周二 ,再过七天,又会是周二,再过七天,又会是周二。 这种规律一般概括成什么. 学生:周期。 教师: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有周期规律呢. 学生: 时钟,季节,月份 教师:观察正弦曲线,使函数值=1的自变量的值呈现什么规律. 学生:周期

15、。 教师:周期是多少. 学生:2 教师:举出一局部自变量*的值来看看 学生: 教师:这意味着板书:假设sin *0 =1 ,则 sin (*0+2) =. 学生:1 (教师板书) 教师:是不是意味着:sin *0 = sin (*0+2) 学生:是的 教师:这个等式是不是对任何实数都成立呢. 学生:是的 教师:有什么理论依据吗. 学生: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到。 教师:假设记f (*) = sin *,则上式引进f ( )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学生:f (*0 ) = f ( *0+2)教师板书 教师:由于这个等式中*0是任意实数,所以一般直接写成*擦去下标。 改写成:f (* ) = f ( *+2)并记着式 这个等量关系式说明了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余弦曲线,是不是也具有周期性呢. 学生:有。 教师:假设记 f (* ) = cos * ,是不是具备与式类似的等量关系式呢. 学生:是,而且完全一样。 教师:很好。其实,从这两个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