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6814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古浪县直滩中心小学。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谈教学理念,谈设计意图。其实,把教学搞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一课,谈一谈我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意图。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

2、,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

3、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以及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本

4、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二)智能目标: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

5、方法:(一)说教法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梯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学生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6、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情景图(投影仪),工人师傅为某一墙面镶嵌的瓷砖。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二)展开探索过程1、初步感知 师:这是工人师傅,为幼儿园厨房的某一墙面镶嵌的瓷砖:(1)先估算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比较算式及结果,发现两个等式的关系。 (4)学生思考,举例是否有类似的一组算式。设

7、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2、体验感悟(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2)修改算式,感悟规律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3+4)636+46317+353(17+5)20(5+13)205+513(1

8、3+7)4134+7(13+7)4134+7交流反馈有哪几组等式。让生想办法修改那些不能组成等式的,使它们变成等式。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3、揭示规律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

9、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4教师与学生概括运算定律 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三)、巩固练习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 (1)请大家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10、( )里填上适当的数。 (2)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 (3)完成连一连。(给一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抢答) (4)完成填一填。(这道题我找表现最好的小组来开火车) (5)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填空、改错、连一连、解决实际问题等四种题型,让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梯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四)总结回顾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所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显。(五)课堂作业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69+49 (6+4)9 =54+36 =109 =90 (块) =90(块) (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2突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