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46498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窗》教学设计和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窗教学设计与反思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 高 阳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慰藉”的含义。2.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3.学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孩子们与课文的共鸣。2.理解课文第九段,进而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

2、的呢?(出示图片)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怎样?(学生齐声回答: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就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又会怎样?(学生齐声回答: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出示:天窗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二、初读感知:1、通过同学们的自读,谁来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块怎样的天窗?你是从那一段看出来的?你能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吗?(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轻声读)2、情境描述,感悟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当夏天阵雨来临,你被父母勒令不得外出淋雨时,随着木板窗一块块被关起来的时候,眼前一片黑暗,犹如地洞。那小小的天窗是什么?(唯一慰藉)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你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什么?(唯一慰藉)当你忘不了雨中的嬉戏,草地河滩上玩耍,当你满肚子委屈,孤枕难眠,无言以对时。那小小的天窗还是什么?(唯一慰藉)的确,这简陋的,唯一在黑暗中透出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是你唯一可以看到外界的窗,它又怎能不是唯一慰藉呢?那么谁给“慰藉”找一个近义词?(安慰、抚慰、安抚、宽慰)

4、谁来说说你在什么情形下,最需要慰藉?三、精读体悟:1、配乐朗读4-7段。这小小的天窗,如此让人神往,它在你最需要慰藉时,给了你快乐、安慰和无尽的温暖,伴你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老师禁不住也想读读它,想走进它。请同学们边听边闭上眼想象,你从这小小的天窗中看到了什么?2、描述情境,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看到天窗以外的事物。补充句子:从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想象雨脚、闪电、树影、星空,想象狂风暴雨、绵绵细雨、雨过天晴下看到的不同情景;用“也许也许也许”造句。)我们说这天窗不但给人以慰藉,还是一块神奇的天窗。那么我们说这一方小小的空白真是值得我们赞颂

5、。请以“天窗啊!天窗,是你”开头,给天窗写一段话。3、总结:天窗让我们从“无”中看到了“有”,又从“虚”中看到了“实”,并且比任何时候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作者茅盾先生用精炼的笔触写作丰富内蕴的独到之处,让我们领略到了世间不一样的神奇。四、家庭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完成课后第3题。板书设计26.天窗想象 “ 无” “有” “ 虚” “实” (精炼) (丰富)教学反思天窗是茅盾先生写作的一篇抒情散文,精炼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富有想象的别样的世界,这不是一个简陋的普通的天窗,它是唯一能给孩子们慰藉的天窗,也是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

6、”中看出“实”的天窗,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天窗!在教学时,我将“慰藉”和“有无、虚实”的体悟作为天窗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意图让学生从各自生活的体验和无尽的想象中,理解天窗的丰富内蕴。虽然整堂课的流程是连贯的,教学目标也按照预期的设置完成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出乎意料的活跃,课堂随机衍生出的亮点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首肯。但是在这堂课的细节处,依然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现做如下反思: 一、让诗意走进课堂诗意,一个多么抽象的词汇。可如何让诗意走进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需要整合无尽的知识,让文学素养幻化成诗意的涓涓流水,成为一种教学风格的体系,使之应用到课堂。它不是慌不择路

7、,也不是洪流猛兽,而是一种如春风细雨般滋润心田的暖流。而“诗意”的最有效的把握就是对重点词语的揣摩、体悟和感知,这样在营造语言情境中创设的诗意就能娓娓道来。可我在教学时,明显在这个诗意的流程中还欠稳妥,个别细节处还存在着瑕疵。比如重点词语体会不够,诗意文本的朗读没有做到位,更多的注重了文本外的想象,而课本的语言却体会不足。这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多加磨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二、深挖教材寻找突破通过这次教学汇报课的准备,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备课要做到细致,要学会从各个角度思考一篇文章的样貌。当然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要学会从这些获取的信息中做到筛选有效的体现语文核心价值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节节有新意,课课有收获的课堂。三、做一个让学生体验型的教师学生的自我体验,是多样的,是主动的,是收益最大,也是印象最深的。那么如何有效的体验?如何能达到体验的效果?这是日后我需要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虽然学生的天资不同,体验的效能有优缺,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是最慢的,但是我以为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积极鼓励孩子们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并获得自己的体验,让他们收获学习的乐趣,才是教育的根本。总之,这次参加汇报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我在不断的成长中反思自我,认清了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感谢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老师,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