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46424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 空白语言就是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而留下的空间。一部作品有了空白语言,势必造成许多意义特质的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亦即或造成作 品意义特质出现不可捉摸的真空,或造成作品内在逻辑出现意义承续上的断层,或造成作品的出现歧义,从而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疑惑与障碍。而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则,在阅读赏析时,读者应如何破释作品中的空白语言呢一是立足文本,探求创意创意即作者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中所作的最初审美表现,是所有读者对文本(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所必须破释的标的所想要到达的境界。而阅读赏析文学作品,要准确无误地破释作者的真实创意,作者的文本

2、那么是蓝本,因为文本是文章思想内涵的唯一载体。任何离开了具体文本的阅读赏析都只能是读者的空想或主观臆测,由此得到的结论也只能是读者一厢情愿的空谈,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歪曲结论。作为赏析主体的读者,对于作品的赏析,尤其是面对作品中留下的语言空白要想准确地探求作者的真实创意,读者就必须立足文木,紧紧地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进而联系全文,探索出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以适合作者创意的联想与想象去弥合作品中所留下的语言空白和意义真空,赋予作品空白语言以确切的含义,恢复作品中被省略了的内在逻辑联系,去实现对作品空白语言和随之而隐含了的真实意义的全面接轨,从而 成功地获得对

3、作品意义特质的完整印象与全面深入地准确破释。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江水三峡篇,因存在语言上的空白结果导致不少版本的作品选对文中沿溯阻绝的原始创意出现了误释。如高教版( 1994年5月版)将之注释为上行和下行的船行道都被阻隔断绝;北大版(2022年l 月版)那么将之解释为阻隔断绝,即船不能行。假设如此,那么下文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就无法理解了。因为,既然是船行道被阻隔断绝了,船就不可能去江陵;而船假设能航行到江陵,那么三峡江面就不可能被阻隔断绝。则,应如何来求征文中沿溯阻绝所隐含了的空白语言的真实含义呢我们应紧紧扣住文本(作品)来理解,又要联系作者生活时代的交通实际来破释,还要

4、联系现实的生活来考察它。事实上,当时的交通是原始的,要么乘马走陆路,要么乘船走水路。而传达紧急王命的首选当然是八百里加急乘快马了。但是,作者为何不让王命以最快捷而又相对平安的方式传达,却要走既不平安又速度较慢的水路呢对此假设能扣住文中夏水襄陵句,我们就不难悟透它了。既然当时的三峡早已是洪水大发,江宽水深,汪洋一片,那么三峡的航道又怎会被阻隔断绝呢如此,那么文中被阻隔断绝了的、可然只有陆路了。因为,三峡两岸的高地都被洪水淹没了,那沿江两岸所开拓的人行道或驿道又怎能不被洪水淹没呢至此,文中沿溯阻绝的真实创意就豁然而出了,它应是三峡沿江两岸上行和下行的人行道或驿道被洪水淹没(即被阻隔断绝)了。二是扣

5、住背景,实现时意时意就是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所赋予作品的意义特质。它是作品创意的奠基点,是作品意义特质的不死的时代参数,属作品创意的隐性意义范畴,是作品中无须出现的语言故赏读文学作品,要掌握它的创意,除要掌握作品实体语言的显性意义外,还必须掌握特定时代所赋予作品的隐性意义。而作品中的显性意义它往往因作品中空白语言的存在而变得意义不全面,甚至朦胧不清,个别的意义特质甚至还产生了歧义。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一般人都以为作者是在号召中国人要做有骨气的人认为这就是作品的中心观点。但笔者以为这不完全确切,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中国正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作者写它的真实创意自然是

6、号召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自己解决翻难的有骨气的人这个时意。 故赏读分析作品,要把握作者最初的创意,读者就必须借助作品初生的时意去周延它、弥合。再如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黄鹤楼诗。千百年来,由于读者们脱离原始产生的特定时代(盛唐)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清明,大批文人入仕,写诗作文或歌颂盛唐的文治武功,或歌咏祖国的壮丽山河,或展现一种勃发向上的朝气,如青年时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因此,他们的探究就未能很好悟透作者真实的创意而将诗歌意境的底色白日依山尽理析成夕阳西下从而造成了诗作前后情感的裂痕,也导致了诗作前后意义“特质内在逻辑联系上的断层。因为照此理析,那么是文前半局部是夕阳西下

7、,傍晚巳至;大河归海,无影在息,而后半局部又是壮年的诗人豪情大发,登楼远眺,渴望大有作为。暂且不说夕阳西下之后是否有远景可眺,单就此两种情感来看,它们又怎能互相融合呢即使融合又会产生怎样的和音呢反之,假设能扣住诗作产生的时意,亦即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来读,并且设身处地地站在渴望大有作为的作者的角度来赏析,如此,那么诗作的意境就突现出来了。即一轮旭日在东边的中条山上喷薄升起, 惠咆哮不己的黄河亦在朝阳的映照下向它渴望的天地奔腾东去。面对此情此景,雄心不己的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万丈豪情,登楼放目,欲尽收天下美景于眼底。如此,那么诗作的豪迈情怀就前后衔接一致,诗作的意义特质,内在逻辑联系亦前后贯穿而顺

8、畅了。三是把握作者,推敲寓意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其思想境厚、情感体验、创作格调也必会迥然不同。而且不同的作者即使就同一题材、同一写作对象写文章,其所叙述的情感体验、赋予作品的寓意思想内涵也必定是迥异的。故读者在赏析文学作品时,要力求破释出作者赋予作品的真实寓意尤其是破释出作品留下的空白语言的真实创意读者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情感志趣、理想抱负等。否那么,就很可能南辕北辙,得出与其作者真实创意相背驰的结论来。读者要想准确破释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寓意就必须把握住作者。因为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人生理想是不相同的,他们赋予作品的主观情感、真实寓意也就迥然有别。它如水中之盐

9、,无痕有味含蓄蕴藉,须细嚼品味方可顿悟。因此,赏读文学作品,尤其是面对作品中的空白语言而教材中的注释与专家的评述又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就绝不能人云亦云,而应紧扣作者的主观情感,还要结合读者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大胆若,小心求证。从而弥合作品中因空白语言所造成的意义真空进而推敲出作品实体语言所深蕴的真实的原始的意义特质来。 如此,方能是真正的读书,真正的学习。总之,空白语言的赏析技巧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自古就存在,如绘画就有所谓空白技法说。说它新鲜,那么是因为对空白语言阅读技巧与办法进行探索的专论还很少见。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探究空白语言的能力,才能带着学生去探究空白语言才有技巧带着学生探究空白语言学生也才能探究出空白语言所蕴藏的 魅力,也才能把握探究空白语言的技巧。本文期待着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其中来,更多老师和学生去把握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意义真空以期真正实现王国维先生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