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463472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 理解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教学重点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

3、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

4、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三、注解与韵译【注解】1、画楼、

5、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2、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4、分曹:分组。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6、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7、应官:犹上班。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9、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

6、由己的处境。【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四、诗作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

7、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

8、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

9、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五、艺术特色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

10、响。六、拓展延伸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个“难”字,真切写出诗人与情人难以相见更是相以分别的情景。而这个离别在即的时刻竟又发生在春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时节,岂不令人倍感神伤!“无力”两字用得很棒,以“我”之情融入“物”,让“物”着我之色彩,“物”“我”合一。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的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将全诗的情感领入最高的境界。“蓬山”是仙山,诗人把自己思念的情人

11、比作蓬山上的仙女。“青鸟”是传说中的信使,诗人把自己满腔的情意交给这种虚幻的神鸟,让它代为“探看”。这更加表明在现实中,诗人和情人是难以再见上一面,只能进入虚幻的世界,想象通过神话中蓬山青鸟,表达诗人对情人那铭心刻骨的思念和生死不渝的爱情,作为灵魂减低痛苦和生命继续存在的最大慰藉。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

12、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七、课堂小结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那几首诗。八、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