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46340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7174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2、能力目标: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用具:每组一袋学具,内有正

2、方形、长方形各一个;有30个面积1平方厘米、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看+想+说+听)1、师用课件出示两幅大小悬殊的心形图(未着色),说明:如果要进行一次涂色比赛,谁最先涂满其中的一副,谁就获胜,要是你,你会选哪一张涂色呢?2、指名发表看法并说理由。3、小结: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想+做+讲+听(动静转化)一、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1、 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1) 生活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学生摸一摸数学课

3、本的面,课桌的面,比一比,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学生活动并反馈)(2) 看来面积的大小是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出来的,再请学生观察黑板的面、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摸、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4) 引导学生说:课本面的大小叫课本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教室地面的大小叫地面的面积。2、 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其中一个面是什么形状?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除长方形外,还有哪些?学生说出后,师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1) 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4、哪个最大?哪个最小?3、 概括面积的意义。师: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像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学生读后,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生在原本枯燥的知识中感到学习的乐趣,熟练掌握好新知。二、 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说说比比谁的面积大(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让生比较面的大小(观察法)(2)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让生比较面的大小(重叠法)2、合作实践,谁的面积大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差不大的图形),请学生用前面的两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很难比较出来,正当

5、学生争论激烈,意见不一时,老师马上激发学生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呢?(1)小组合作:四人一组,请组长从信封里拿出这两个图形出来,大家合作用小正方形摆。(老师巡逻指导)(2)汇报合作成果。3、质疑强化(1)刚才,我们用摆学具比较出了图形的大小,知道了哪一个图形包含的 格子多,说明这个图形的面积大,我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猜猜谁的面积大?(出示几个用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摆出的图形)为什么格子少的图形还大呢?(2)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同意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设计意图:比较分析中感知有时用观察、重叠等方法难以比出面积的大小,从而引发学生采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

6、大小。在比较过程中使学生发现用数方格数比较面积的大小,方格的大小要统一,进而引出研究面积单位。三、 面积单位的认识1、 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看书73页,自学后同桌荷香说说,看谁说得准确。(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 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样的?(3)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这些面积单位?2、 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老师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物,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实际的感受,要求学生闭眼想象,实例比拟,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巩固反馈(看+想+ +

7、做)一、考验你的应用单位能力!房间面积18( )课桌桌面的面积23( )白板面的面积约4( ) 红川广场面积约1500( )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 )6.铅笔盒上面的面积约2( )7.我们教室的面积约50( )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二、考验你的眼力! 下图每一方格代表 1 平方厘米,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三、拼一拼(课件出示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老师用它来拼图,请你快速回答拼成图形的面积。四、思考:如果要想知道这个大教室(会议室)的面积有多大,我们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摆,你们会觉得怎么样?(很麻烦),那我们就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等我们后面学

8、到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后,再来求这个教室的面积好不好?设计意图:反馈练习是学生有效的构造新知和巩固新知的必要环节。通过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总结(听+想+说)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设计意图:谈谈收获,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发展。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

9、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预设涂色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面积和面积的单位是学生学习面积的起始概念。三年级学生,对于“面积”没有什么感性的概念,让他们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实物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用直接观察法得出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从而引出物体表面的面积。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建立面积的概念。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密切联系

10、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的问题情境,这两个图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正方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认识面积单位,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在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从而加深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在练习巩固上,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第1题填单位名称,第2

11、题给出两个图形让学生数出它们的面积;第3题给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并说明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如果拿来拼出不同的图形面积各是多少。以上设计的练习都是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节课存在的不足:第一、在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本来是想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和重叠法很难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是我拖动图形不得时也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把这两个图形重叠一下,而是草草地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 借助学具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时,只有正方形给学生来比较,如果能象教材上安排的那样有圆

12、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正方形作标准来比较是最合适的。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这样就能更好的突破难点。第二、设计练习的第3题,因个人能力有限做课件时不会做一个一个的小正方形,要是能做的话再一个一个的拼图形就更形象, 而是运用别人的课件凭空说,要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出不同的图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三、时间调控不合理,前松后紧,导致拖堂现象。第四、板书不完整,本来我留中间那空位是写“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来也忘记写了。第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回答声音很小,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配合得不是很好。 电话号码:13517526733 邮政编码:54620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