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461226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学期复习卷一答案秋水1、周 战国 道 老子 老庄 庄子外篇2、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井底之蛙 贻笑大方3、(1)“辨”,辨认 (2)“虚”同“墟”,所居之地(3)“卒”同“萃”,聚集(4)“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4、(1)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2)东,名词作状语,朝东(3)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4)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听说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句式填写3,百1,莫1,若1,倒装翻译1,判断翻译1)(2)吾长

2、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句式填写1,长1,大方之家1,被动翻译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对井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的眼界)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句式填空2,语1,拘1,虚1,笃1,时1,曲士1,被动翻译1,判断翻译1)(4)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介词结构后置句)天下的水,没有哪个比大海更广大的

3、。(句式填写1,莫1,倒装翻译1)(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被动句)正存念会被人看少(认为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句式填空1,方1,存1,少1,奚以1,自多1,被动翻译1)太史公笔法小议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五种体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史记中“太史公曰”中的“曰”相当于评论的意思。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名句,这两句话高度评价了史记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整理为什么只引用后一句“无韵之离骚”来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整理在本文中主要强调的是太史公文章笔法的“奇气”使她产生了强烈共鸣,着眼点在后者,

4、是从文学而不是史学的角度来加以评论的。(所以只引后一句“无韵之离骚”作为本文的标题)3、整理在本文第1段中说“过去读史记常觉得不过瘾,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奇气”,这是因为史记:“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没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和“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而感觉叙事平淡。后来却又连连称“奇”的原因是:整理经历了“四人帮”横行的特殊历史时代,对司马迁的遭遇更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真正感受到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满腔悲愤之情。4、整理认识“太史公笔法”有“奇气”,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请你加以概括(分别不超过15字):以简练的文字囊括时

5、空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以含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以省略来表达对汉武帝的怨怼把当朝开国皇帝的败将写成英雄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本义是桃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其花艳丽,其果甘美,人们争相前往观赏品尝,树下自然走出路来。后来的意思是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上文第段中两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分别是什么意思?A:指李广身经百战、屡立奇功、身先士卒而廉洁朴实、不事张扬的品质,深受士兵、百姓的爱戴和怀念。B:指司马迁以克制、含蓄的笔法实录历史,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先河,为后人所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6、(此题删)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6、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金代学者王若虚认为司马迁在这个语段中连用四个“石”字过于累赘,应当删去三个。改为:“广出猎,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终不能人矣。”你赞同王若虚的观点吗?简要说说理由。赞同:这样修改后,更简练。不赞同:司马迁在这段话中连用四个“石”字正是为了说明李广射入的不是虎而是“石”,这样写更符合当时的情景,史记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简练的记录(历史),而且为摹写更传神(文学)。(王若虚只是从语言的角度去修改,修改后,虽然更简练了,却没有感染力了。)爱因斯坦与艺术1、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一篇 议论文 的文章(文体)。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7、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 互补性 与 统一性 ,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因为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与文学。B因为他懂得艺术的伦理价值。C因为艺术比科学更具永久魅力。D因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作用往往超过科学家。 解析: 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伟大的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也许这便是他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原

8、因。3、爱因斯坦喜爱文学艺术的原因是什么?爱因斯坦喜爱文学艺术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是因为文学艺术还有着重要的伦理价值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之美,其产生的美感是相通的。(对第五到第九自然段概括总结,得出结论。)4、谈谈你对下面四句话的理解。(1)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答: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2)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答: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

9、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5、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试分析“造就爱因斯坦”需要哪些因素。答案: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阅读第11到第12自然段,分析概括,抓住关键词句得出结论。) 说数1、第1自然段文中说“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归纳“零”的意义:零是一切数的基础零是进位制的前提零具有运算功能2、文中一首诗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是化用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的句。原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解全文内容,说说诗

10、中“永葆常新”具体指的是圆周率的小数既不循环,也不终结,包含无限信息。3、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引用化用/分类别。4、比较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作用。(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语言的准确性(2)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语言的形象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俟君子(s) 莫春者(m) 端章甫(f)夫子何哂由也(shn)浴乎沂(y) 风乎舞雩(y)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

11、制。在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鼓,弹奏,名词用作动词。希,通“稀”。(3)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 (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吹风,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A.如或知尔(如果,假如)因之以饥馑(加上,接连)B.不吾知也(了解) 由也为之(由于)C.鼓瑟希(弹奏) 且知方也(方向)D.何伤乎(妨害) 舍瑟而作(讲话)解析:B项中“由”是指子路;C项中“方”指“道理”;D项中“作”是指“站起来”。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你们不

12、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B.鼓瑟希,铿尔。 译文: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停了下来。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译文:又有什么妨害呢?也不过说说对此的志向罢了!D.夫子何哂由也?译文:您笑的理由是什么呢?解析:B项中的“铿尔”是“立即停下来”;C项中“其”的意思是“各自”。D项中的“由”是指子路,而非“理由”。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B)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孟子是孔子的学生。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冉有、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C.“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反映了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D.“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说明孔子只有守旧的一面,没有革新的一面。解析:A项孟子的老师

13、是子思;C项“唯物主义思想”不当,应当是“对鬼神的态度”;D项孔子有革新的一面。6、你认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有怎样的性情?子路自信而直率,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更加谦逊,曾皙从容有礼。 7、孔子一生积极进取,但本文中他却与“贪玩”的曾皙志向一致,这应如何理解呢?这与孔子的治国主张“为国以礼”“施政以仁”有关。他认为“仁”是根本,“礼”“乐”是实现“仁”的手段,并说:“人而不仁,如理何。”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的“仁”,只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的“仁”才是“仁”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尧舜一样的“圣人”境界。 8、文中气氛和谐,孔子的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文中都体现了哪些在今天依然很有价值的教学原则? (1)孔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2)孔子善于启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3)孔子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强调为人谦虚谨慎,既教书又育人;(4)因材施教,教学民主,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